每周热点回顾
2011年09月24日
新闻内容
第A11版:博客
少年身后的麦田守望者
 作者:李妍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6岁的少年阳阳到银行绑架了一名人质,称自己不要钱,要人质报警。随后在与警察交涉时阳阳称“你们用枪打死我吧!不打死我是不会放人的!”。法庭上阳阳表示,活着没什麼意义,自己寻死是希望使更多人关注未成年人心理。
  “求求你,枪毙我”,这样的话语从一位16岁的少年口中说出,决绝一如子弹击穿胸膛。那种飞蛾赴火的求死之心,让疑问直抵少年内心那些不为人知的幽微暗角,宛如烛光冷照山壁——究竟是什麼,让一位少年不惜以生命芳华的凋零,只为换来成人世界对未成年人心理的探寻?
  人心是多麼复杂难测的东西,即便是被无数教育学者研究了若干遍的未成年人心理问题,也很难说能找到什麼确切的出口。比如,当事少年阳阳的父亲对孩子的偏僻行为乖张性格,只是感到不解甚至迷惑,因为“家人对阳阳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不知道是什麼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阴影”。警方将阳阳的行为归结为一种叫“品行障碍”的心理疾病。而这些粗放表象的问题归类,显然无法解释一个少年何以用绑架他人求枪毙的生命冒险,换来学校、家庭、社会对自己内心的理解与认同。
  成人社会是少年群体的现实老师与生活镜像,成人社会的无序甚至溃败,都会对少年心灵產生最强烈的投射与影响。当成人世界的过错,被一些内心敏感的孩子捕捉,最终坏的结果却是由孩子承担。成年人就不仅是在用自己的粗暴改变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更是在忽视未成年人作为个体独立的存在,他们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权利。这时,对孩子的心灵甚至身体暴力,就容易被轻易忽略与原谅,最后孩子表现出令家庭和社会目瞪口呆的变化,才是最让人感到悲情之处。
  几十年前,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一部《麦田裡的守望者》,曾引发当时青少年的强烈共鸣。正在於它走进了一个愤怒、焦虑的16岁少年内心,打开了从家庭、教育、社会对少年行为影响的心灵钥匙。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需要叩问,我们的少年背后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麦田守望者——当孩子们在一大块麦田裡做游戏时,他的职责就是在悬崖边守望,使其免遭跌落悬崖的危险。这让人想到几天前发生的“小学生相约跳楼自杀”事件,同样是不惜放弃生命也要避开现实的孩子,当他们在成人世界的压力下脱离生活轨道时,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麦田守望者,让他们免於跌落悬崖?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 粤ICP备12061805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