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3年01月29日
新闻内容
第A02版:先驱深度
强势习近平力压李克强?“习李体制”或成“习体制”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时间1月2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在讲话中着重突出了民生与转变政府职能。而在此前一天,习近平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强硬讲话,对2013年的反腐工作做出进一步指示。与习近平讲话和表态引起的海内外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和热议相比,李克强的讲话显得微不足道。实际上,这只是习李上台後的一个缩影。外界在他们上台之初曾给予“习李新政”的期许,然而现在来看,习近平的气势和风头以及未来将要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俨然已经完全盖过了李克强,其他常委更不必说。习近平成为了不容质疑的中国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习李体制”或许将会变成“习体制”。

  强势习近平力压李克强

  1月23日,现任中共政治局常委、未来中国总理李克强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在北京召开食安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王岐山与回良玉以副主任的身份参加了会议。李克强在会上着重强调民生和政府职能转变。李克强表示,“改善民生是根本目的”,政府“要更加突出依法监管”,“创造安全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这也是考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
  而在此前一天,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由王岐山主持的中纪委会议上,再次发出反腐强音,给予2013年的反腐工作高度重视和重要指示,将中共反腐行动推进新的高潮。
  习近平22日参加中纪委会议当天下午4点,新华网即发布了习近平的讲话,人民网是在下午3点发布了相关报道。在22日下午和晚上、23日全天以及24日白天,中共官媒一直将习近平的相关报道置於头条重要位置。李克强参加会议及讲话正式见於中共官媒人民网是在24日18点,见於新华网是在24日22点。显然,中共宣传部门并没有完全按照新闻及时性处理这两次新闻事件,而是将李克强的相关报道向後推迟了约一天时间,为习近平让路。在1月25日,有关李克强的此次报道再次让位给“习近平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
  观察人士认为,从中共宣传部门的对领导人的报道方式,能够较为准确地窥探中共领导人的党内地位。而此事传达的信息应当是,并不是李克强的地位不重要了,而是习近平的党内地位实在过於强势。习近平的威望和锋芒已经完全盖过了李克强。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以中共总书记身份正式亮相第一天,发表了大异於往届的亲民、接地气的讲话,就立即引起海内外强烈关注,并随之成为中国舆论热点。之後,习近平又马不停蹄提出“物必先腐,而後虫生”掀起反腐行动、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中国梦”、强调宪法权威、制定“八项规定”、会见二炮党代表、展开“南巡2.0”、走访民主党派、看望河北困难群众以及此次部署反腐工作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习近平每次亮相都能够引起海内外的轰动。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正是通过这些动作已经毫无争议地掌握了中国政治的实际最高权力。
  相比之下,中共政治局内现排名第二的李克强则逊色很多。李克强在两个多月来的重要活动分别有,陪同习近平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和城镇化、走访农民工等。李克强参加的重要活动以及提出的重要观点,或是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或是在习近平的既定框架下进行具体落实。

  “习李体制”或成“习体制”

  在胡锦涛成为中共总书记与国家主席,温家宝成为国务院总理後,外界曾以“胡温体制”来形容当时的行政结构,并给予“胡温新政”的期许。在中共十八大前後,外界已经得知中共党内已经确定将习近平与李克强分别列为胡锦涛与温家宝的接班人,随即以“习李体制”来形容这一届行政结构。两人上台初期也出现了“习李新政”的说法。
  有媒体和政治分析人士还对“习李体制”进行合理性分析。在“习李体制”中,习近平总抓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与意识形态改革;李克强则主抓经济领域与社会管理等的改革。
  分析人士认为,现在看来,习近平未来十年的目标、规划和施政重点,并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及相关经济改革。如果仍以“三把火”来说的话,那麽这三把火就成为了党建、经济发展以及改革。
  关於党建最重要的内容是反腐。习近平上任两个多月来一直在强力推动的反腐行动,其根本目的是纯洁共产党队伍,避免“亡党”和“致使伤害”的危机,并以此保证中共的执政地位和合法性。至於改革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很明显就是党建的一个方面。习近平在此次中纪委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理解为就是在做党建工作。他不仅谈到了反腐,同时将工作作风和“八项规定”作为第二部分来讲述。可见,反腐与作风建设服务於一个目标——中共党的建设。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7人常委中,近期分别主抓党建的刘云山和反腐的王岐山的频繁露面和高调政治动作已经使二人具有了不亚於李克强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经济发展在习近平的战略规划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为自己和中国定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调整发展是必要条件。其直接负责人李克强因此在7人常委中得以保有难以取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基础的东西未必是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习近平在十八大後一系列公开场合中,已经很少再提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很少发表相关经济话题。
  此外,习近平也在越来越多地向外界传达出改革信号。习近平已经南巡表态要深化改革开放,又表示要“敢於涉险滩,勇於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大政治勇气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习近平在此次中纪委会议上还讲到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中国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自不必说,即使是党建工作也需要通过改革,尤其是制度改革来推动和保证。习近平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由於习近平具有对各项改革的最终决定权和足够的推动力量,他可以通过控制改革的方向和程度来维持最高权力。
  因此,实际上他已经强势地挤压了中共政治局7位常委的权力空间和政治地位,虽然不能确定习近平是否是主动和有意通过这些运作来产生这样的效果。被外界单方面赋予的“习李体制”与“习李新政”也推动了实际意义。如果非要用“体制”来框架这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行政机制,或许只能称为“习体制”了。

  个人集权是把双刃剑

  中共十八大後,胡锦涛裸退,将中共总书记与中央军委主席同时交与习近平,军方立即表态效忠,中共宣传部门与相关组织亦迅速在话语体系中将胡锦涛的名字替换为习近平,并展开有计划、有步骤的重点宣传报道。习近平也与各方频频互动,很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掌握了中国党、政、军各方大权。据媒体报道,胡锦涛与习近平完成了中共历史上最顺利的最高权力交接。而且,胡锦涛的裸退还为中共开创了老人不得干政的新规。
  舆论多认为,习近平虽还未正式成为中国国家主席,却已然成为了中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撑控者。而且,通过中国官方表态和各方的反应来看,习近平几乎同时成为了中国的权力中心、思想中心和舆论中心。习近平的集权已经引起观察人士的注意。但是,对於习近平集中如此多的权力会地中国的未来产生什麽样的影响,各方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看法。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民众仍然具有一种对明君的期盼心理,而且习近平上任以来所做之事都比较符合人们的这种期盼。中共左派或希望习近平通过整党保洁保持中共执政;自由主义者或希望通过习近平的强势力量推动民主和宪政;中间的大多数则希望能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至少现在的习近平已经满足了他们的这些心理需求,使他们同时对他产生希望。
  也有一些人士仍然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再好的君主也比不上一个好的制度。从毛泽东以来,中国一直都没有任何有效制约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制度架构和力量。假如拥有如此巨大权力的习近平滥用权力,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将不得而知。
  目前各方能够普遍认同的是,习近平上台後,“习李体制”基本已是虚名,习近平成为了中国真正的权力核心。而且,习近平制定的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前所展示出来的政治态度对当前的中国来说,是有利的。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於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线上投稿 | 使用守则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