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3年11月23日
新闻内容
第C02版:先驱文化
新说成语故事——背水一战
 作者:大康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等於公开宣布和项羽翻脸了,他决心挑战整个天下。而昔日的落魄小子韩信正式粉墨登场,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参加表演的是一场震铄古今的大片,他在剧中扮演的角色是:天下第一名将。
  第一场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让猛将樊哙带一万人大张旗鼓地重修栈道,限期一个月完工。自己则带大军偷走陈仓小道,突然出现在对方背後,一举平定三秦。後人奇怪,韩信初到汉中,人生地不熟,他怎麽知道有这麽一条隐秘小路呢?据说韩信当初脱离项羽,仓皇逃亡汉中时,急切间慌不择路,误打误撞,受一位老人指点,顺着这条小路才逃出了生天。谁承想这条逃亡之路到他手里就变成了成功之路:顺着这条小路,我韩大哥又回来了,一举端你们的老窝。
  第二场戏:平魏灭代。这场戏就是个过场,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是演对手戏的魏王、代王演技水平实在太差。又是樊哙,在黄河对岸大张旗鼓地造船;韩信故技重施,带着大将曹参从上游狭窄水浅地段,竟然抱着木板和大木盆在黄河上偷渡,再次突然出现在对方背後,魏王在意外和惊吓之中束手就擒,代王也被顺势击败。
  今天我们的成语故事发生在第三场戏,这场着名的背水之战,也被後人称为井陉之战。
  韩信惊艳亮相,连战连捷。军委主席刘邦也完成了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必要程序,放心地松了口气。韩信终於可以独自将兵了。中央军委给他的任务是:东征。
  也不知刘邦是派韩信去打人还是去送死,整个方面军只有三万多人,其中大部分还是降兵和新兵,只有勇将灌婴带领的两千骑兵和两千步兵算是正经部队。就是这麽一支让人提心吊胆的弱旅,他们要去征服的,是历来各种英雄人物涌现、慷概悲歌之士辈出的赵、燕、齐,幅员辽阔到几乎占了半个中国。
  估计当时陈平、张良等人在背後,默默地看着大大咧咧、信心满满的韩信的背影,心里一定都在默默祝福:小韩,保重,希望能够再次见到你。
  士兵们充满了兴奋、激动的情绪,他们现在都是这位神奇主帅的粉丝,他们要跟着他去建功立业,去抢东西发大财;方面军政委、重回故里的张耳则显得心事重重;而一贯天不怕地不怕的灌婴,此刻看起来面色凝重,心里却是一阵阵胆寒。因为他们眼前要过的鬼门关是:井陉口。而在鬼门关後面,还有二十万如狼似虎的赵军。
  井陉口,是中原着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关前一条数十里的单车小道,险峻的令人胆战心惊。作为奔袭数百里,深入敌後,完全没有後方的一支孤军、疲军,普通人等别说打仗,吓都吓疯了,吓散了。但大明星韩信表现的好像若无其事,平静地好像带着一帮人去打猎。自信和冷静,这比忽悠什麽都管用,结果一帮人身不由己、迷迷糊糊地被他拖进了鬼门关。
  这场战役被千百年反覆传颂,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三万人的韩信在一天内就击败了二十万人的赵军主力,赵军主帅被斩杀。
  作为一支弱小的客军,面对强大的主军,怎麽才有可能取胜呢?我想很多军事发烧友都会立刻回答,诱敌深入,各个击破;而且还要速战速决。但这里面的问题是,敌人倒是被诱出来了,你怎麽办?你挡得住吗?你如果守不住,那被击破的首先就是你自己。
  初来乍到,没时间修筑工事。但韩信别出心裁地找到了他的防御工事,那就是:一条大河。别人的工事都是修在前面,而他的工事却是在後面。前面是敌人,後面是一条湍急汹涌的大水,前後都是死,纯属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地。韩信用这样的办法,逼出了大伙心中求生的勇气,终於和数倍於自己的强敌形成了相持。
  守住了,才有了後来那两千精骑奔袭对方老营的可能,才有了最後对手瞬间戏剧般的大崩溃。这一切,都取决於兵仙韩信的天才设计。
  演完了这一幕,韩信已经是人气冲天,不可阻挡。此後大戏一场接着一场,一直到最後全剧的高潮:十面埋伏。
  一直有一个疑问,韩信是在哪儿学的军事?他的师父是谁?评书中有人说尉缭是他的师父,有这麽回事吗?
  尉缭是谁呀?当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时,身边文的是李斯,武的就是尉缭,是嬴政的总参谋长。尉缭在嬴政统一天下的前夜,选择飘然而去,谁也不知飘哪儿去了。据说飘到後来碰上了小混混韩信,把一身能耐都教给了他,然後再次飘然而去。
  这种说法挺有想像力,其实说书的要想更卖座,不如乾脆说是鬼谷子转世教的韩信兵法,那就和黄石公、张良那爷俩有一拼了。
  说书的不可信,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韩信是个聪明人吗?答案是:是,而且是绝顶聪明。
  很多人都听过韩信点兵的故事: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一战下来,战死四五百人。重新组队,3人站一排,最後多出2人;5人站一排,多出4人;7人站一排,多出6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这个算法就是现在懂初级数论的明白人拿笔也要算半天,西方在很多年後,把这个算法命名为中国剩余定理。这麽复杂的数论,韩信能在瞬间算出,智商起码在150以上。後来在跟刘邦聊天时,他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看来还真不是吹,起码,他数得过来数。
  还有个叫推陈出新的成语,说的也是韩信。当时韩信初到汉中,刘邦不用,派他去看粮库。没想到聪明人看粮库也是天才。
  粮库存粮,总是新的压在旧的上,吃的时候还从上边拿,等於搬来搬去都是新的,下面的旧的慢慢就霉变糟蹋了。韩信把粮库後面开了个门,新的摆前面,旧的摆後面;前面进新的,後门出旧的。谁也别压着谁,还便於通风。从韩信开始,中国以後两千年的粮库都是这麽建的。有人说,这有什麽呀,我也会呀。那恭喜您,您也是天才。
  那韩信是军事家吗?大概不像。有这麽一段,刘邦与项羽陷入苦战,屡战屡败。命令韩信增援,韩信保存实力装听不见。刘邦急了,带着陈平,昼夜兼程赶到韩信大营,自称是汉王使者,进了大营,直奔中军宝帐。到得大帐,先把大印抢到了手。当时韩信还在被窝里睡大觉,听见动静急忙赶来,什麽都晚了。让刘邦臭骂一顿,把手下大军都调走了。
  有这模样的军事家吗?防备如此松懈,要是敌人假扮使者呢?恐怕连中军大帐都让人端了。看看细柳营的大将周亚夫,汉景帝进大营都吓得踮着脚尖走,那才是标准的军事家呢!作为天下第一名将,怎麽会不是军事家呢?但韩信为什麽一定非要是军事家呢?他的那些手下败将中,有一个是军事家吗?韩信是天下第一聪明人,就凭这个,打那帮人已经足够了。
  在韩信的成长过程中,从胯下之辱,乞食漂母,一直到投奔刘邦,登台拜将,直至打遍天下无敌手,逼死项羽,一举削平天下。整个过程中间好像缺了二年,这二年史书说得不多,但这二年却是韩信成长最重要的二年。正是这二年的深造学习,让这个天下第一聪明人,从一个街头小混混,变成了一个威震古今的大将军。
  这二年中到底发生了什麽?让我们展开想像,把这段空白给大家补上。
  还从上个故事接着说。韩信拜别了洗衣婆婆,提着宝剑投军去了。去哪儿?当时天下群雄并起,但离得最近也是最像样的就是江东的项梁、项羽叔侄。韩信投奔了项梁,职务是大头兵。半年多,韩信一直在基层连队里锻炼,直到项梁兵败被杀,他跟着溃兵一通猛跑,又投奔了项羽。
  项羽看他是贵族之後,人长得也精神,提拔他做执戟郎中。说白了,就是手执大戟在大帐门口站岗。随着项羽的声威越来越大,眼前这座大帐渐渐变成了全天下的政治中心。来自全天下的英雄豪杰们,不停地在这座大帐里进进出出。
  韩信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站在这里,坐在大帐正中的是他心目中的英雄。能为这个人站岗,他感到很骄傲,很光荣。
  每天大帐里说的什麽,韩信都听得清清楚楚。慢慢的,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帐里这些人说的都不对。
  经过了漫长的思想斗争和心理挣扎,终於有一天,韩信鼓足勇气走进了大帐,走到了那个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的面前,他把他心中认为对的想法讲了出来。这时,他发现他面前的大英雄笑了,周围其他人也都笑了。他瞬间就明白了那些笑声的意思,那是讥笑,那是嘲笑!天下大事从来都是大人物的事,哪有你这个小人物说话的份儿?韩信一声不吭,抄起大戟,转身回门口站岗去了。
  他终於明白了项羽的意思,看了吗?我让一个贵族给我站岗,多威风,多气派。原来自己就是一个排场,一个豪华的摆设。从那天起,韩信还是态度端正地好好站岗,但有一股酸楚苦涩的东西从心底里涌了上来。
  每天,这股激情折磨着他。大帐中那个以往的大英雄此刻忽然变得这麽可笑,眼前这些进进出出、趾高气扬的豪杰们,其实不过就是一群自以为是、自高自大、外强中乾的官二代、富二代们。你们了解兵吗?你们知道老百姓吗?你们知道天下是怎麽回事吗?
  一年多,他默默地隐忍着。这座大帐就是他学习的课堂,全天下的最高机密都在这儿了。在这儿,他学到了军事基本常识,了解了整个天下大势,最重要的是:他认识了当时主宰天下的这些人。全天下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些人了,他天天听着这些人在帐中装模作样的夸夸其谈,这个表情平静的执戟郎中在心里一直暗暗冷笑。
  而那些眼高於顶的衮衮诸公们,万万也不会想到,就在不久後的一天,他们都要跪倒在这个站岗的小兵脚下。
  终於有一天,韩信受够了。他再也无法控制心中的那股激情,他需要有人给他机会,让他一舒这口胸中的闷气。放眼天下,敢和项羽作对的只有刘邦,於是韩信就一头扎进了陈仓小道。
  什麽是智?圣人说:知人者智。走出陈仓小道的韩信自己并不知道,他自己已经是全天下独一无二的一个了。他出身贫寒,来自民间,他了解老百姓;他当过兵,砍过人,当过逃兵,他了解兵;在那座大帐前二年的冷眼旁观,这个旷世机遇让他摸清了那些所谓英雄豪杰们的底细。加上他自己盖世的绝顶聪明和悟性,全天下没有人比他再『知人』的了。所以,韩信此刻已经称得上是天下第一智者。
  当他遇到萧何,他不可能谈兵法,他不会萧何也听不懂。他谈八卦,谈那座大帐里的八卦,敏锐的萧何立刻就知道了,只有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能击败那些人,因为只有他了解他们,知道他们所有的长处和短处。他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见韩信,两人继续聊得还是那座大帐里的八卦,只不过八卦的主角换成了项羽。刘邦也不傻,他立刻认准了这个人的价值,他要用这只来自那边的鹰犬,来咬死那些人。
  这就是韩信的兵法,凭着对那些装腔作势的酒囊饭袋的了解,他信心满满,多次兵行险招,完全不按章法,玩那帮人於股掌之上。这不是兵法,而是人性。马谡、徐晃等无数後人拿韩信的战例当兵法试图复制,但你了解对面的人吗?了解自己的兵吗?知人,这才是韩信兵法的精髓,离了这一点,你成功不了。
  但是很遗憾,圣人的话没有说完,後面还有半句,那就是:知己者明。韩信用自己的结局证明,自己是个智者,但不是个明白人。聪明人往往是最复杂的,他并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自己身边乃至背後的人。他打对面的人,机谋百变,百战百胜,但对自己身後的人,却一次也没有赢过。
  刘邦、萧何、陈平、张良甚至吕後,他不了解这些人,他没和这些人一起长大、长期共过事。当他忙着打那座大帐里的人的时候,这些人却站在背後默默地看着他。他了解那些人,而这些人了解他。当那座大帐里的人被杀光之後,他这个外来的鹰犬也就没什麽用了,他的悲剧自然也就不能避免了。
  知人,你能知所有的人吗?如果能的话,那你就是圣人。
  韩信的结局很不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最信任的萧何大哥把他领进了圈套。刘邦曾经向他保证过,在汉家的土地上没有杀他的刀。但是吕後找到了解决办法,韩信被用网子吊在空中,被宫女用竹枪乱枪刺死。
  这麽一个天下最聪明的人,最後竟死於歹毒妇人之手,哀哉,叹哉。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於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线上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