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版下一版 》
  • 每周热点回顾
    2014年10月21日
    新闻内容
    第A01版:首版
    登高宜远望 老树开新花—中冠农业及PGW董事长赖柏霖专访
     作者:本报记者 刘浚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PGG Wrightson董事长赖柏霖(右)和中冠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朱熙致力于将新西兰的先进技术引入中国,提高中国农业水平。(John Ling摄)

      PGG Wrightson简介

      拥有1 7 6 年历史的PGG Wrightson Limited(以下简称PGW),是新西兰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在恒天然成立前曾是新西兰最大的农业公司。中冠农业集团有限公司(Agria Corporation)于2009年开始投资PGW,目前持有其50.22%的股权,是其控股公司。
      PGW是全世界第二大牧草种子公司,以及南半球最大的综合农业服务公司之一。农业技术在全球排名第11位。年均销售额在10亿美元左右,其中40%来自国际市场。主要业务已扩展到48个国家和地区,有四大基地(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和南美的5个国家)。
      PGW目前在全球约有2500名员工,在新西兰有99家农资服务店,每天有大约300名员工给新西兰的农民提供现场技术支持。
      公司为农民提供全套农业生产解决方案,通过检测土壤来确定牧草和牛羊等种类,提高生产水平。
      除种业之外,公司还提供研究开发、农业培训、农业金融、农业保险等服务。公司在许多方面是新西兰第一:经营农用房地产和拍卖场、处理羊毛、灌溉服务等。


      作为新西兰标志性企业PGG Wrightson(以下简称PGW)的董事长,赖柏霖这样概括这家大型农业公司对新西兰的作用:“We help to grow the country.(我们帮助这个国家及其农民成长)——服务农民是我们的宗旨。”
      仅在六年前,这家新西兰历史最为悠久的公司之一曾经遇到很大的挑战。时至今日,PGW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牧草种子公司,每天约有300名员工在新西兰各地给农民提供现场技术支持。
      “我们是唯一敢于吃螃蟹的人。”赖柏霖说。上周五,他和中冠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全球并购与整合的副总裁朱熙在奥克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提高中国农业水平

      赖柏霖在中国深圳乡村长大,他说自己对土地有著深厚的天然情感。1987年,他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莫那什大学求学。1991年,他前往新加坡,在普华永道等国际大公司工作。1996年回到中国大陆,希望学以致用。1999年1月,他开始正式创业,为企业提供投资等服务。
      从2003年起,他开始涉足实业领域,物业、交通、物流、动漫、生物制药等。而在所有这些实业里,他最看重的就是农业。赖柏霖解释说,这与他童年的乡村生活有关。
      2007年,赖柏霖创立的中冠农业集团有限公司(Agria Corporation)在美国以IPO方式直接上市。他们仅做了8个月准备,就有幸成为中国首家赴美上市的农业科技公司。
      赖柏霖说,他的目标是提高中国农业水平,把中国农业跟国际农业结合起来,让中国农业有机会走出去看一看。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从新西兰的老牌企业PGW入手是个合适的选择。
      赖柏霖分析说,中国的农业技术跟世界相比,差距还很大。从技术应用来看,有10到20年的差距;技术研发也有5年左右差距。另外,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可以进口最好的牛和设备,但是饲料不行,他形容为“rubbish in,rubbish out”——进跟出都很差。
      他说,饲料在整个农场管理中占90%左右,如能开发出适合中国的提高动物营养的解决方案,那将是一笔可观的买卖。
      他指出,在农业这个复杂的工程里,价值链始于种业,这是整个行业里的最高端,技术以及核心都从这里开始,往下走才是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仓储、运输、包装、仓运,最后才到市场成为食品。
      新西兰在草地畜牧业方面是全世界领先的。全球农业主要是两个方向:工业型农业和精细农业。后者包括开放式农业,即放养式放牧,而新西兰在这方面领先于全球,投入成本和产出比达到了世界最高的水平。
      PGW在其176年历史中,已经把基于牧草放养做到最精细化。这家公司在新西兰、澳洲和南美已经有很成功的商业模式,其中有不少部分可以商业化应用于中国。
      赖柏霖和他的团队从2008年开始研究PGW,2009年开始投资,现在持有50.22%股权,成为控股公司。
      “我们要帮助新西兰的农业、食品走出新西兰,到中国和亚洲去。”赖柏霖说。
      他们目前将重点放在中国南方的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广东和湖南6个省。这6个省的总人口达4亿,超过了整个东南亚的人口总和。
      他们在这些省分别建立了一些示范农场,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搞技术开发,得出一系列数据和管理经验,提供给当地。他们已经帮助伊利、蒙牛等中国大型奶企提高生产力,找到蛋白质转化的平衡点。与大牧场合作的同时他们也跟家庭农场合作。中国企业对此很感兴趣,过去几个月不断有企业来示范农场参观。
      他们还在跟新西兰最有实力的农业大学林肯大学合作。上周六,他们跟林肯大学进一步洽谈合作的相关事宜。如一切顺利,他们在基督城的研发中心将移到林肯大学,他们也将资助那里的几位教授从事基因等方面的研究。由于中国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于新西兰,林肯大学已经派人几次到中国考察当地情况,著手研发适合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解决方案。

      帮助本地公司开阔视野

      PGW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朱熙副总裁说,新西兰有8万农民,其中6万都是这家公司的客户,不是买过它的产品,就是受过培训,或者从这里贷过款。而PGW公司100多年的品牌,形成了非常厚重的文化和强大的团队。
      赖柏霖承认,他们刚入主这家公司时,员工曾有过一定的牴触心理。
      “重要的是,你能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跟他沟通,让他知道你是来帮助他的,不是只为了拿他的资产。更重要的是,你能给他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进来就能把他引入全球的竞争环境,我们可以用全球的资源来支持他到国外发展。”
      他们采用了积极的合作方式,在整个管理团队中,全是新西兰人。他们经常走访各地农场,跟农场主们成为好朋友。
      1988年底就来到奥克兰大学求学的朱熙认为,他们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有多年的本地生活经验,知道怎么跟当地员工打交道。“我们知道把人的潜力怎样最大地挖掘出来,让他有国际视野。我们用的是同样的人,但是用了不同的方法。”朱熙说。
      他说:“我们这个公司是新西兰拥有的、新西兰管理的。我们所做的是帮助它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在董事会的角度,让他看到更远的远景。只有这种远景和很强的执行力,才能真正达到我们要帮助这个国家及其农民成长的目标。”
      过去几年来他们总共向PGW投入3亿新西兰元,经过用心经营、深入整合与管理,现在公司已经回到正轨。今年6月,PGW的股息达12.3%,是全新西兰最高。在赢利性、现金流和业务发展等方面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赖柏霖认为,PGW在财务、人才储备和战略定位上都已经很清晰。未来五到十年,他们将专注于一件事,就是把这家公司带到全球,创造一个新的新西兰品牌。
      “我的想法是希望把这个公司变成新西兰的可口可乐公司。”赖柏霖说。
    相关评论
    匿名网友  于2014/10/26 7:21:35评论道: 评论IP:183.5.68.1**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不看不知道,原来新西兰最大的农业服务公司已被国人收购了,牛啊!
    匿名网友  于2014/10/21 18:55:35评论道: 评论IP:58.62.240.1**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good on you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