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4年08月14日
新闻内容
第D02版:先驱博客
这个社会会好吗?
 作者:熊培云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在中国,人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戒心?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很少有人愿意在公共场合公开自己的名字。而在欧美等国家,家庭住址上的信箱都会明白无误地留下自己的名字;陌生人见面,多不避讳谈论自己,握手时首先说的可能不是“您好”,而是自己的名字。我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名字都要隐藏起来的人,能够充分享受言论自由。
  这个时代有两样非常病态的东西在影响著我们整体上的幸福感:一是没有底线,二是不留余地。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底线了。这是件坏事情,当然也是件好事情。说它坏,是因为各行各业都失去了底线;说它好,是因为我们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社会层面,沉浸在一种长年“比坏”的氛围中,大家感受最深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不留余地的同义词是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放到现在就是疯狂发展、疯狂消费、疯狂耗费资源。在欧洲,没有哪家餐馆不提供乾净体面的刀叉,而在中国,很多小餐馆提供的都是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消费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有数据表明,仅为生产一次性木筷,中国一年将失去500万立方米木材。
  卖车和卖房已经成为中国的两大支柱产业,高昂的房价使许多年轻人从此失去了理想。过去我们讲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现在他们已经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北京地铁一号线。他们承受了太多来自社会和内心的压力。汽车也正在成为一种祸害,现在哪个小区不是停满了汽车,稍有点钱,就一定要买大排量的。前不久,北京一位朋友告诉我,为了解决停车问题,他所在小区已经开始砍树、铲草坪。就这样,最后a一点乡村元素,也要被驱逐了。如果还不觉得我们有问题,那就看看世界最喧嚣的城市纽约,它是如何保护中央公园的。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模式”。我承认,这些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当然你也可以说存在著一个中国模式,但是我更倾向于从教训的角度来看这个模式,而不是从经验的角度。
  人人希望这个世界在我们离去的时候,比我们来的时候要好,可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有信心这样捫心自问吗?一个国家,没有长远打算,追求幸福不量力而行,只管今天不顾明天,这和那些小青年的卖肾模式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关评论
匿名网友  于2014/8/17 16:42:52评论道: 评论IP:183.93.100.1**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说得对!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