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10月06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时评
新三板能救中小企业吗
 作者:艾诚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重复走著“一年发家,两年发财,三年倒闭”的“老路”,能做大做强者寥寥可数。一方面,井喷式创业潮在各地一浪接著一浪,大有全民创业之势,平均每分钟就会诞生7家公司;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平均寿命逐渐缩短,仅为2.5年。
  我忍不住思考,为何在国外国内需求不足双箭齐发射向所有的企业的时候,受伤最严重的永远都是中小企业?除自身经营短板之外,一个必须直视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还承受著缺钱之痛。
  现在的中国不缺钱,为何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在于,虽然中国不缺钱,但缺的是把钱送到真正需要的企业手里的渠道。更正统的表达的是,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一方面,这是个全民投资的年代,VC、PE遍地开花,天使投资人随处可见,他们“疯狂”遍地撒钱,将中国创投市场投资规模哄抬得节节高攀;另一方面,困扰中小企业长达多年的“融资难、融资贵”困境仍未得到缓解,犹如两道勒在中小企业脖子上的“绳索”,让他们难以呼吸、无法呼吸,接下来就是倒闭。
  现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之处既有银行体系功能的欠佳,比如借贷门槛高、“嫌贫爱富”(更愿意借贷给大型国有企业),更有资本市场的“功能缺失”……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实现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仍然是可望不可即。
  在此背景下,被誉为“中国纳斯达克”的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推出恰逢其时,其门槛低、不设财务指标的备案制度,被称赞为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截至2015年4月中旬,新三板掛牌企业数量达2258家,总市值突破1.23万亿元,比2014年底增长近170%。
  然而,每个繁华背后都有一个暗角甚至陷阱。在疯狂或不理智的情绪,很容易让人们忽视脚下的陷阱。新三板不设涨跌幅限制,如果一家公司股价被人为推至到“高处不胜寒”,以至无人接手时,接下来的结果恐怕就只能是破产。
  我们在期待新三板的“资本放大效应”的同时,应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智慧和敬畏。毕竟,除了解企业上新三板的优势劣势之外,还应该了解的是,自己的企业是否适合新三板?如何上新三板?如何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掛牌成功后,如何实现“资本回报”最大化?如何成功避开“陷阱”?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