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12月15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时评
家乡都在沦陷,北京如何例外
 作者:王海涛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分类法,是二分法。比如,世界上,只有两类国家,一类是有户口制度的国家,一类是没户口制度的国家;比如,在北京,只有两类人,一类是有北京户口的,一类是没有北京户口的。
  这些年,北京在日新月异中膨胀,显得华丽繁华。它承担著各种中心——权力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这些自不必说,它还是演艺界的中心,企业总部的中心,寻梦者的中心和寻医者的中心,当然,也是某些“仁波切”的中心。
  但是,在那些把北京视作“故乡”的老北京人眼里,自己的故乡早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一直活在出生之地,却一直在持续地、被动地告别家乡。
  这种分歧最近一次的爆发,是关于北京公布的积分落户政策。官方发布了非京籍人员通过积分在北京落户的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未来,会有一些非北京户口的人,通过一点点地满足官方积分条件,获得北京户口。
  而在一些老北京人看来,积分落户政策,加剧了他们“故乡沦陷”的危机感。理论上,北京每增加一个外地人,老北京人就会增一分“被边缘化”的感觉。理论上,北京每增加一个外地人,老北京人就会感到他们的故乡就相对地萎缩一分。
  10多年前,王怡曾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他讲述了他的故乡,某个县城,在20世纪末的剧烈变化。很多人对那篇文章产生了共鸣,并写下同题作文,大多在记录小城镇在世纪之交,猝不及防地失去从前的生活场景和人文结构。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火拚,往往是因为觉得“我的不幸是你造成的”。可是,老北京人家乡的沦陷,外地人的“入侵”最多算是表面原因,深层的原因大家不仅知道而且知道“无解”,所以常常避而不谈。
  大家都知道的“无解”是什么呢?是一个“死循环”:最多的权力积聚在在这里,并因此积聚了大量的资源。资源随著权力走,人随著资源走。大量的外地人涌入这里是为了分享这里的优质资源,同时,涌入者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体力、智力、资金),因而这里匯聚的资源更多,资源更多就更吸引更多人的来——这个死循环,只能将这个中心变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中心”。
  既然如此,这个城市,能不再中心意义上继续膨胀吗,能不在故乡意义上继续“沦陷”吗?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