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版下一版 》
  • 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05月23日
    新闻内容
    第A01版:首版
    就像我的家一样
     作者:本报记者 刘浚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人社区服务中心(简称华社服)社会服务经理高亚萍已记不清帮助过多少位老年人。但其中一位老阿姨的话令她记忆犹新:“华社服就像我的家一样。”
      这位老阿姨的子女在澳洲,她独自一人生活在奥克兰,视力衰退、行走困难、语言不通,经济上又遇到困难,无力承租,眼看就要流落街头。华社服的社工帮她申请公房,最终分到了一处竣工不久的公房,还协助她一起安排水、电、电话、家俱等,与白人管理者沟通。今年三月,老阿姨已住进新家,现在她还是喜欢不时来华社服走走。
      “能够在华社服工作,我非常幸运。”高亚萍说。
      华社服由总经理王玲娟女士创建于1998年,高亚萍已在华社服工作近9年,从兼职干起,2008年进入管理层。她特别高兴的是华社服的团队能够把一线工作中发现的社区实际问题反映给相关政府部门,规划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寻找资金和义工支持,切实解决问题。
      高亚萍本周三接受本报采访时特别谈到了华人的心理问题。华社服平均每年给约300个家庭提供个案服务,这个数字不包括几次电话或见面就能解决的问题。
      到2014年6月为止的一年里,社工和心理辅导员的个案服务帮助了278个家庭,其中在家庭暴力项目里有44个家庭,这其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隔代教育问题分别占了43%、41%和7%。这些家庭中,有91%是女性前来求助,70%是30-50岁之间,77%由警署或儿童保护部转介到华社服。
      高亚萍介绍说,有一个家庭因为家暴问题来求助,询问后发现,19岁的儿子生气时常对父亲动粗,比他小很多的妹妹整天惶恐不安。6年前,两个孩子的母亲去世,但父亲工作很忙,没有及时应对孩子的悲痛,再加上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他再婚后矛盾更加突出。
      通过家访、请他们来面谈,华社服的工作人员给他们讲解新西兰关于家暴和儿童保护的法律,也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持,心理辅导,并推荐他们参与亲子教育讲座和青少年文化活动。目前这对父子已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适合妹妹成长。
      到2014年6月为止的一年里,华社服的社工、心理辅导团队还帮助了127个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他们中有25%需要感情、心理健康支持;19%遇到包括住房在内的经济困难;23%由于语言文化障碍导致与社会脱节;11%遇到亲子教育难题;22%发生了家庭冲突。
      华社服为这些家庭提供五、六次专业保密的免费辅导机会,此外还提供丰富的社区项目。比如“小天使园地”专门帮助儿童走出家暴阴影;“寸草盼春暉”帮助离异父母了解家庭法院并安排好子女的生活;“望子成龙”为0到5岁的孩子提供中西方结合的亲子教育。学校假期时举办的中华文化假日集训团等活动吸引著数百青少年参与。
      高亚萍说,老年人来到新西兰,要花更长时间才能融入这个社会。除了语言文化障碍,老年人更时常担心健康、住房、养老,以往的教育和经历也可能导致他们与儿孙辈在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的冲突。华社服也有很多服务专门帮助老年人。
      “华社服有非常好的团队帮助移民。能够切实地改善别人的生活,这是一份让我始终保持热情和荣誉感的难得的工作。”高亚萍说。

      华社服总机:09-5701188
      网址:
    www.cnsst.org.nz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