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05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时评
让奇葩借款人无法得逞
 作者:曲曲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人士曾鹏宇连做好人好事15年,他资助过的一名学生在有了经济能力后,找到他要求还上从前的资助款项。曾特别感慨这件事,写了一篇博文放在微博上。不得了了,下面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人意表,一大批奇葩借款人“赶来”,表达的借款期待逾1000万元。
  在偌大中国,社会网络这么发达,出现这样的事是不奇怪的。所以,不必装作莫名惊诧的“外宾”。问题不在于奇葩借款人涌现的原因,因为这个没法说,无论真心假意,钻空子捞一把的心态都是有的。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些奇葩借款人呈现出的总体特征。
  曾鹏宇的博文在微博发表后,收到的借钱私信才几十个,等到上了《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之后,每天达到上百条。也就是说,在经过这两家中央媒体的宣传后,奇葩借款人陡然增多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这是为什么?
  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前来讨个钱的人中,理由最多的不是重病,不是天灾人祸,而是“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想借钱了,所以才来借钱,就这么任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社交网络上奇葩借款人已经丧失了研发骗术的兴趣,完全是这个玩法:大面积测试,寻找最低智商。
  在这个借款理由中,一大帮家伙说是为了“创业”,可见在今日中国,创业的泡沫化有多严重。当创业成为曖昧骗钱的一大借口,充分说明“创业”的门槛已经低到尘埃里。另外,来讨钱的年轻人占多数,这说明一直被寄托了过多希望的“年轻世代”缺少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奇葩们张口就来的借款,起步价都是上万,多的索要几十万。这个数据凸显的“社会印象”令人深刻,是不是咱们的钱不值钱了呢?另外,很想问一下经济学家,网络诈骗的巨额化趋势,如果不是弄一票就走的心态,是不是能够反映当前的通胀情况?
  奇葩借款人当然不是外星人,他们站立的地方也是中国呢,所以,不得不担心:我们的社会怎么了?这个世界失去了基本的信任怎么办?社会“底盘”中夹带了这么多奇葩,社会要如何疗伤?曾鹏宇是以公益之举激起这一群奇葩借款人的,这也证明在当前做公益,要面临多么深重的骚扰,不堪想像啊!
  在某种意义上,奇葩借款人就是“诈骗电话”的真人秀。好消息是,曾鹏宇顶住了奇葩借款人的疯狂攻势,甚至将奇葩的荒谬举动张榜公布在微博上。这又说明一个道理,魔与道的交锋,只要谨守界限,以脑子护银包,奇葩借款人就无法得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