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05月07日
新闻内容
第C10版:先驱时评
土特产乱象病在监管不力
 作者:晴川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客到陌生地爱买土特产品,五一小长假期间,一些地方的特产市场,专门利用游客的这种心理设下陷阱。在哈尔滨南极批发市场,竟然用502胶粘成工艺参。而商户则称“没人管”。为了让买主相信这些特产都是真货,商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出具质检证书,并发布于“自家”的山寨网站上。
  无论是人参胶粘的工艺参,还是灵芝孢粉作假,甚至连熊胆粉不知啥成分也敢堂而皇之卖,商家唯利是图、以次充好的冲动皆来源于一个“利”字。随心所欲自制质检证书;面对记者追问轻飘飘一句“反正也吃不死人”……当商家拋弃了最基本的商业伦理、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的时候,我想最难堪的应该是地方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吧。都说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猎手,可当狐狸大模大样地走在猎手眼皮底下,还能说这是猎手太狡猾吗?
  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向来是不法商家逐利手段,但因为法律在,才有不敢肆意而为。“不知道你们当地是什么法律,在我们这块儿还可以,没有什么管的。”此话一语中的。土特产肆意作假,不知国法,显系撒谎,没人管才是病根。如果仅仅是一个方面作假,也许不过是个个案,但制假售假呈半公开并呈氾滥之势,这已清楚表明,在某些地方,从企业生产售卖到政府部门监管的道道关口,已全面失守。
  不能说执法部门不积极,每次事件曝光,都会掷地有声地表态要“立即严肃查处”,且有扎实举措“以绝后患”,但往往风声一过,一切依旧。这颇耐人寻味。问题出在哪里其实是清楚的。对每一次被曝光的案件有雷霆查处,但对监管者呢?处罚如手电,光照别人不照自己,就算处罚,也往往挠痒痒般的自罚三杯,这对生产经营者,以及监管部门如何做到吃一堑长一智?那些潜伏角落伺机而出的下一个上场者还会远吗?
  市场乱像往往在于监管的失灵。而监管的失灵,又常常在于市场监管的九龙治水,职责不清,多头监管多头不管。但如今,舌尖上的管理职能部门已经清楚,可为何“掛羊头卖狗肉”这类不法行为在某些地方依然如此触目惊心?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坏“蛋”由媒体揪出,砸烂坏“蛋”且防范坏“蛋”再生,则应是监管部门的责任。要将这个责任准确传递,市场监管机构也应受到严格监管,在提高商家违法代价的同时,认真检视自己的制度和执法不足。只有监管前移并时刻在场,做到既揪且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在明处,才可能不敢也不能出轨。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