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07月04日
新闻内容
第C07版:先驱时评
铭记抗战需要激活民间记忆
 作者:温江桦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2007年起,郭桂兰便开始走访郑州的老村庄,她和其他“圈内人”——郑州民间历史研究者一起,寻找抗战亲历者。近十年下来,他们有了巨大收获:探访到了很多原来资料里一笔带过的东西,或者是摸清了在不同的文献里模稜两可的数字。这两三年来,随著郑州城中村的迅速拆迁,很多遗迹随之湮没,而一些老人,第二年再去找,也已经去世了。这让郭桂兰觉得时间非常紧迫:我们应该尽快在这些遗址上立碑,以让后代永世不忘。
  说起中国,我们常说幅员辽阔,其实,自己经常接触的不过是一亩三分地;说起大江大河,我们常说长江黄河,其实,养育自己的不过是一泉一溪;同样,说起历史,尤其是抗战史,我们常说八年抗战等一些宏大议题,其实,在你我身边,就有抗战故事,也只有这些抗战故事,在时刻提醒著你,让你感同身受:脚下的土地,曾经流过烈士的鲜血。
  对我来说,记忆中的抗战,既有教科书中的宏大叙述,更有家乡周边发生的故事,比如在老家乡政府附近,曾有日军炮楼的遗迹;村里一名老人,在当年号称“一枝花”,做过汉奸的媳妇。这些具体的故事,令我记忆深刻,这是属于我的抗战记忆。这样的记忆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它让一段历史顿时鲜活了起来,想把它忘记,是很难的。
  如何让一段历史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当我们尝试著去想像战争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种隔世之感,也不会感受到其中的切肤之痛。
  如果历史叙述再宏大、抽像,就会注定乾瘪、无趣,也不会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应让人在历史叙述中,看到人、看到故事、看到细节,也只有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浮沉,才会让当下的人产生共鸣。
  曾看过一本书——《巨流河》,里面有关于抗战的回忆,至今印象深刻,就是因为,我通过作者的眼、心,体会到了什么是国仇家恨、亲友离散、天人永隔、朝不保夕,什么是在颠沛流离中,仍抱有坚定信念、忧患意识。
  让人铭记抗战,需要激活民间记忆,让抗战亲历者补充国家宏大叙事的细枝末节,赋予历史生命力。打捞民间记忆的人说,他们是在“和时间赛跑”。确实是这样,因为随著时间流逝,抗战亲历者正在逐渐凋零,历史细节也有可能随之烟没。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