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08月01日
新闻内容
第B04版:三人行
谈京剧说传统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子
  联系方式:
naiqiang88@gmail.com游子收

  记得“三人行482期”我们三人谈音乐、歌唱;我与立言介绍了“奥克兰华人爱乐合唱团”:立言妙文的标题《那份不可或缺的崇高》引发我的另一篇文章《音乐歌声心灵正能量》:永杰的文章引用中国古人“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乐。”以及古希腊关于音乐的认知,以及他自己为影视作品配乐的实践,也为音乐做了很好的註脚。
  我在《音乐歌声心灵正能量》一文向合唱团的团友说:“请不要对我们‘那份不可或缺的崇高’过谦了。我们的歌声是“生于心,有节于外”;我们的歌声绝不只是“唱歌”,它应该发(生)自我们的内心灵魂,然后“节于外”,就是一种歌唱艺术。
  “歌声艺术,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是立言说的“那份不可或缺的崇高”。
  我要补充说:“歌声“生于心”;歌声要达到崇高,离不开歌者内心的崇高,歌者心灵的崇高。王老师暨爱乐合唱团的全体朋友们:为我们爱乐合唱团的歌声,为我们歌声表达的那份崇高,自豪吧。请大家记住:当我们站在舞台上,将我们歌声里的那份崇高,传送到台下,感动听众,感动观众的时候,我们是在向社会传播一种正能量,传播一种崇高的正能量!”
  昨日,李永杰弟报告说,我们新西兰中华文化学会举办的《京剧座谈会》(第一次)一切准备就绪。说“我们演习了两次,应该不负众望”。
  座谈会皆由永杰黄啸等年轻朋友操办。该次座谈会定于今天晚上在东区Botany中心图书馆举行。据说座位已经预定一空。我很高兴。即提笔为他们写了一封贺信“祝贺京剧座谈会开讲”。
  京剧是中国民间传承几百年的一种歌剧艺术,它与昆剧、粤剧、越剧等,被洋人朋友称之为Chinese Opera。国际社会对Chinese Opera有很高的评价。然而某些中国人并不以为然。他们过分崇拜西洋音乐艺术,只欣赏西洋歌剧,不欣赏中国歌剧(有人甚至否认中国歌剧的存在。那是他们的文化盲点)。
  然而,上面说的“某些中国人”可能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平民百姓是喜爱中国传统戏剧的。可能我们新西兰华人社会也是如此?
  记得去年在一次华人社团庆祝中国国庆的文艺演出中,李永杰、渠洋、刘宇辰三位年轻华人清唱的几段京剧《四郎探母》,就曾经轰动全场观众,他们为三个年轻人,为《四郎探母》,给出了全场时间最长、最热烈的掌声。他们为三位年轻人鼓掌,为《四郎探母》鼓掌,为京剧鼓掌,也是为《四郎探母》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鼓掌。
  游子原来也不懂京剧,然而那场《四郎探母》也感动了我,让我与全场观众热烈鼓掌不已。
  后来我就与永杰、渠洋等几位年轻京剧“票友”交上朋友。后来,就有了我们文化学会的此次《京剧座谈会》。
  我在“祝贺《京剧座谈会》开讲”的贺信中说:“长期以来,一些中国学者一直在强词说‘中华传统文化是圣人创造,是靠圣人们的经典(国学)传承的’。然后有人就把‘国学’等同于‘中华文化’,接著又把‘儒学’等同于‘国学’,然后再把‘心学’等同于‘国学’。
  那是对中华文化的严重误解,误导。
  我们不认同以上说法。
  我们以为,中华文化是人民百姓在几千年的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中华文化的传承,除了古圣人的经典著作之外,还包括戏剧、诗词、民歌民曲等在内的平民文化,它们在弘扬、传播、传承中华文化中,更起了重要的作用。
  京剧,就是弘扬、传播、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民族艺术奇芭。
  今天,新西兰中华文化学会《京剧座谈会》,以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弘扬为己任,开始第一次讲座,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对于我这个贺词,或许有朋友并不赞同(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文化学会的同仁皆赞同我的贺词)。
  不过有不同意见其实不要紧,我们学会今后计划举办系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中医,书法艺术、歌唱艺术、演艺艺术、国学与诸子百家等一系列座谈会,欢迎朋友们参与讨论,研究。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