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10月15日
新闻内容
第C02版:先驱深度
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获2016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据诺贝尔奖官网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日下午1时,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荣获该奖项。
  据悉,瑞典人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文学奖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该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
  堪比古希腊诗人
  据悉,鲍勃·迪伦的得奖原因是“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中,创造新的诗意表现手法”,作品堪比古希腊诗人。这也是美国睽违20多年首次获得文学奖,上一次是1993年获得这项殊荣的小说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长萨拉·达纽斯(Sara Danius)赞誉迪伦是英语语系的伟大诗人,并将之与希腊诗人相提并论。她说:“如果你回顾2500年前左右,你发现荷马(Homer,古希腊的游吟诗人)和萨波(Sappho,古希腊女诗人)写的诗词,是被人们融入表演和配上音乐的,今天迪伦的作品也是如此。”
  虽然迪伦不是传统的文学作家,但达纽斯称赞他在创作50多年中不断地重塑自己,是“一个美好的典范,非常真实的榜样”。
  迪伦1941年5月24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市(Duluth)出生,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少年时期就在乐队演奏,追随现代派诗人和民俗音乐家伍迪‧盖瑟瑞(Woody Guthrie)。
  虽然生于犹太家庭,但迪伦是基督教徒,曾发行几首具有宗教启发灵感的歌曲。他在1959年自明尼苏达大学輟学后,听到哈里·史密斯(Harry Smith)1952年汇编的《美国民俗音乐选集》,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
  迪伦1961年搬到纽约,在格林威治村的俱乐部和咖啡馆表演。1962年与唱片制作人约翰·哈蒙德(John Hammond)签了首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合同。
  1963年,22岁的迪伦参加“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民权运动,并在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前演唱了数首歌曲。
  从1962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响已超过50年。早期大多数著名作品包括“Blowin'in the Wind”和“The Times They Area-Changing”,成为当时美国民权运动的主要歌曲,反映那一代民众的心声。
  他从传统民谣转向电子音乐的做法疏远了一些粉丝,最有名的是,1966年一个粉丝在曼彻斯特一场音乐会上喊出“judas”(叛徒犹大)。
  他最辛辣的早期歌曲之一是1965年的《没事,妈(我只是在流血)》(It's Alright,Ma(I'm Only Bleeding)),歌中唱道:“随著人类的神瞄准他们的靶子/创造万物,从迸射火花的玩具枪/到黑暗中发光的肉色基督/不用看太远就能看到/没有多少东西是真正神圣的。”
  迪伦不断地重塑自己,无论是对他的音乐和他的演唱风格都是如此。他的众多专辑包括1965年的《重回61号高速公路》(Highway 61 Revisited)、1970年的《新晨》(New Morning,他在其中尝试了乡村风格),以及1975年的《血泪交织》(Blood on the Tracks)。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他投入几乎不间断的巡迴演出,被称为“永不结束的巡迴表演”。
  迪伦长期被视为一个潜在的诺贝尔奖得主,但很少有专家预期瑞典学院会将这一久负盛名的奖项颁发给民谣摇滚乐这一流派。
  学者们曾经深入分析迪伦的歌曲,原牛津大学诗歌教授克里斯托弗‧里克斯(Christopher Ricks)在他的《迪伦的原罪观》(Dylan”s Visions of Sin)一书中赞美了这位歌手。
  自设立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很少被授予文学界以外的人士。在迪伦之前,也许最令人意外的是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爵士(Sir Winston Churchill)因其在历史领域的著作获奖,以表彰“他对历史和传记描述的精通,以及捍卫崇高的人类价值观的雄辩”。
  在邱吉尔得奖的三年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推崇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各种重要著述”。
  迪伦获得无数奖项,包括格莱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等。2012年5月,奥巴马总统颁给他自由勛章。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