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10月15日
新闻内容
第D02版:先驱文化
伪球迷三件小事聊聊足球
 作者:danny_penny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中国男足又输了。很多人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火箭都能上天,就是踢不好足球,为什么11亿中国人中挑不出11个能踢球的!看了此文,也许能得到一些回答!
  国足又又又输了。其实说来惭愧,我根本不算足球迷。作为87年生的上海人,很多我们这一代的男孩都经历了把足球当作个人的第一运动到把篮球当作第一运动的转变。9495年刚开始懂事起,正碰上甲A元年,那时候的申花更是不用提,范志毅、祁红、谢暉、吴承瑛、刘军、毛毅军、刘军、张勇、吴军、朱琪、朱炯等等,承载了我们一代人最初的运动记忆。那时候每周一男孩子必聊的话题就是上周申花的球赛。那时候,申花是上海的招牌,足球对于我们几乎就是体育的代名词。
  没过几年,应该是98年左右,篮球逐渐兴起,原因之一是灌篮高手的热播;原因之二是上海出了个稚嫩但是奇高的姚明(清晰记得姚明刚上调一队的时候;上海有线体育专门做过特辑,期待他能成为上海的王治郅);原因之三是上海每个中小学除了一块足球场一定也会有篮球场,对于我们小球迷,客观上保证了群众参与性;原因之四NBA的引入,让我们可以直接从电视上看到直播,那时候是每周二周四下午一场录播,周末上午一场直播。最早的直播是94-95赛季的季后赛,第一次看不很懂篮球规则,特别是不知道24秒规则,所以非常诧异为什么动不动屏幕下面就有个10秒以内的倒计时,比赛却总不结束。那年乔丹输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击败他的魔术,我记住了长得贼可爱却总打不进球的奥尼尔,更记住了飘逸帅气、场上速率明显高人一档的便士哈达威、当然少不了总决赛第一场连续不进四个罚球的尼克安德森。
  总而言之,那时候起,足球篮球一起存在在我的运动世界里。直到02年,我的天枰逐渐导向篮球,因为姚明去NBA了,而且不同于大致大巴,姚明是球队绝对的主力、希望和培养对象。
  以当时我不长的篮球球龄,我从没见过奥尼尔在连续三个回合进攻都被毫无脾气得帽掉,又在防守段被生吃;03年第一次姚鯊决的时候,我看到了。
  足球那边,国足02年进了世界杯算是突破,虽然我也兴奋,可总觉得那更多的事国力的体现--如果客观一点,当年的10强赛抽签怎么都不应该把当时亚洲除去日韩最好的两个球队伊朗和沙特放在一个小组,而中国这边的第一档球队居然是阿联酋。进了世界杯,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实力不够,但谁都多少暗暗意淫著国足能不能继续带来惊喜,结果三场比赛全输,一球没进,从这角度讲,球迷还是失望的。
  不想从此国足专业虐我14年,除了某年亚洲杯拿了亚军,尤其最近5年不断刷新球迷的容忍下限。我对于申花的感情也在逐渐变淡,我熟悉的那批球员在02年之后的一两年时间里忽然都淡出了。大换血的申花虽然还是强队,但再也体会不到当年甲A申花“抢逼围”的拼劲了。而同时,姚明却在不断刷新人们对他的预期。而人总是容易偏向更励志、更具突破性的故事,没几年,我已成了真篮球迷、伪足球迷。伪到知道今年欧洲杯我才认识德布劳内、贝尔等超级球星;伪到至到12强赛,我才知道02世界杯后,中国居然一次都没有打进过世预赛亚洲区的最后阶段。
  当然国足的12强赛,我一定会一场不落得看的,毕竟足球对我依然有吸引力,而这支球队代表中国。同样的,一如当年的世界杯,理智上虽然知道中国晋级的希望不大,感性上还是会意淫国足给点惊喜,即使我对现在中国男足的水平知之了了。
  四场过去了,一平三负。后面输掉的两场,我是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的。因为在我断档的国足记忆里,97年世预赛亚洲区预选赛(十强赛前),中国跟乌兹别克斯坦一组,国足主客场两回合都把人干趴下了,所以今年我一直有点讶异怎么12强赛乌队已经赢了两场了。至于叙利亚,他从来都不是亚洲一流,听说现在也不是,可国足认认真真得在家门口输了……说一说,我身边跟中国足球有关的三件事。
  先说说我一哥们,都管他叫大宽,大连开发区人。跟大宽是在美国唸书的时候认识的。大宽小时候一直练足球,踢到过北京二队,跟邵佳一是当时的队友。后来一是因为有伤,而是因为再想往上踢得出不少钱,家里商量觉得还是放弃这条路,所以转身唸书了,值得一提的事,大宽家不差,据他自己说,他02年不踢以后曾经跟家里问过,他踢球那几年家里一共上了多少钱,他妈只给了个笼统的答案说差不多100万,额滴神啊,那可是02年前。大宽爱喝酒,每次喝酒都聊他踢球那会的事,说起邵佳一家里很牛逼,邵佳一人也有点呜呜萱萱的;说曲乐恒抢了张玉宁的首发,随后那起诡异的车祸;说王涛多么爱喝酒,有次喝了酒训练把迟尚斌揍了,所以才转会的北京等等。
  当然,能被拿来做酒后谈资的,多半不是好事。不过在我眼里,大宽是曾经的圈内人,我也曾经亲眼看他在球场上用1米7不到的个子把1米9的美国小伙收拾的服服帖帖的。所以他说的那些中国足球的事,我基本是信的。虽然之前早有媒体爆料过中国足球的种种黑幕,但是这些从身边的朋友嘴里听来,感觉是不一样的,就好比你从电视上看的地震报道,和一个你的朋友震后生存跟你讲述地震,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听大宽讲那些黑事的时候,虽然也有猎奇的新鲜,但更多的是隐隐的难受。毕竟他说的中国足球,我学生时代曾经迷恋和热爱。而他说的有一点我十分不能理解,为什么练足球变成了一向烧钱的运动呢?为什么我送孩子去踢球,孩子上不上一队不取决于他的天赋能力而取决于我兜里的钱呢?俱乐部难道不想挑选最好的苗子么?足协难道不想让国足梗进一步么?这种情况是基于怎样的一个逻辑基础?又是依靠怎么的力量维系那么久的呢?
  第二件事说说我的侄子,具体来说是我大舅哥的儿子。大舅哥的儿子叫永权,是朝鲜族。
  12岁的时候就将近一米八了,今年16岁,16年春节我跟媳妇回她老家吉林延吉,他已经跟我一边高了,我实打实的一米八四。
  永权是舅哥和嫂子的骄傲,运动天才,足球小将。他话不多,眉宇中透著倔强,总之就是标准的运动男孩。永权从小爱踢球,但受条件所限没办法长期得接收系统训练。但凭著热爱,他只要逮著空,就拉上小兄弟找球场踢,我觉得这种小孩现在太少见了。大部分孩子不是整天手机电脑IPAD么。这可不比我们小时候娱乐的东西少,周末就是带个球小区草地摆两个门就踢,雷打不动,嗯……下雨其实不踢。听说我父亲一辈小时后更疯狂,家长管得少,放学找个空地,拿个瓶子做球就能玩到天黑,感叹一下,足球热情一代不如一代。
  话说回来,永权的特长在那个不大的城市挺有名。哪有比赛,不管青少年组还是成年组,总有队会找到他让他上,他也总能进球。最能印证他球技的,是但凡来延吉选材的中超球队总能挑上他,恒大、鲁能等等,不光能挑上,而且是赞赏有加,非常希望他能去的那种。可惜除了每年年初恒大在海南办的训练营,永权哪个队也去不了。不是因为父母的阻拦,而是因为他家里根本拿不出钱去伺候那些三线队的教练。而且即使给了钱进了三线队,在三线队上场比赛,每场都是明码标价,入队后庞大的开支打点让永权一家有心无力。他妈妈还告诉我一件毁三观的事,在某三线队,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凑钱让孩子入了队,却永远没得到出场机会,万般无奈,孩子的妈和管出场的小屁三线队副教练开了房,这事让孩子他爸知道了最后离了婚,孩子他妈疯了。这件事我听到的时候五味杂呈,很想说点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觉得难受的就当是我为博眼球编的段子吧。
  关于永权,今年7月依靠足球特长进了一所他本来根本考不上的高中,我想离他自己的恒大梦相去甚远,但对于他或许是最好的结果。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个足球天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不可能在中国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未来他也许会继续去依靠足球特长进一所还不错的大学。毕业了不会成为运动员,也许会从事与足球相关的工作,也许是其他的某一份工作。我坚信他对足球的热情,他现在玩的电脑游戏,穿的衣服,聊的话题无一不跟足球有关,他的足球爱好也许一生不变。只是,等他长大了,彻底无缘职业足球了,会落寞多久?
  等到他人到中年了,中国的足球环境改变了,送孩子踢球不用花钱了,他心里又是怎样的一种酸楚?我不敢想。
  第三件事,其实不是我身边的,准确来讲是我看的一篇关于现已国足前锋张玉宁的父亲张全成的访谈。
  访谈中张全成详细讲述了他培养张玉宁的心路历程。02年5岁带张玉宁看韩日世界杯,中国兵败如山倒,张玉宁说自己要踢球,张全成随即卖了浙江的生意陪孩子到上海学球。十余年来全身心陪著张玉宁,历经无数磨难,联系球队,每周找场地训练。小学毕业了为孩子们寻找下一站踢球的地方,最终张玉宁登陆荷兰,入选中国国家队。而且在一个伪球迷的我眼里,19岁的张玉宁在他上场的两场比赛里,表现得反而像最有经验的那一个。
  在那篇访谈里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其一是张爸爸说张玉宁在他那一批浦东踢球的孩子里,天赋绝不是最好的,甚至排不进前三。譬如有个叫王晨的左脚将,绝对的足球天才,可惜因为各种原因不踢了。
  其二是,张玉宁年幼时所在的浦东足球学校非常好,好到93那一届共30个孩子最后出了10个中超主力。
  这两个细节很值得品味。第一个可以让人更直观的联想中国足球的青训根基究竟错过了多少天才——在几十个孩子中天赋排不进前三的张玉宁现在承载著中国足球复兴的全部希望。
  第二个可以使人玩味一下,足球小将的天赋究竟对于他未来的成才占多大比例——30个人出了10个中国足球的中坚力量,这个概率高的不正常,显然在中国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取决于各种因素,但绝对不是他的天赋。
  张玉宁家多有钱?02年的时候张爸爸开宝马X5,08年的时候上海8套房。可即便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我以为足够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足球环境),有对足球近乎疯狂热情的老爸,有张爸爸高瞻远瞩每一步细致的规划,张玉宁的足球之路数次临近完结:小学毕业后找不到接口的足球学校或机构接收;旅欧前所属国内俱乐部宁可让其枯坐板凳也不愿放行。好在现在张玉宁的足球前景是光明的,可是,出一个好球员是不是太不容易了一点?
  张爸爸原是商人,我读访谈都到这忽然想到了当年大宽跟我揭示足球黑幕时我的疑问:为什么练足球变成了一向烧钱的运动呢?为什么我送孩子去踢球,孩子上不上一队不取决于他的天赋能力而取决于我兜里的钱呢?俱乐部难道不想挑选最好的苗子么?足协难道不想让国足梗进一步么?这种情况是基于怎样的一个逻辑基础?又是依靠怎么的力量维系那么久的呢?
  从商业角度似乎很好理解,中超作为商业联赛的本质是吸金而不是培养队员。这就是中国足球种种丑恶的诱因基础。俱乐部想要出成绩进而达到吸金的目的,培养二三线梯队其实是最吃力的一个选择。要夺冠,你可以花钱买裁判,你可以花钱买对手,你可以花钱买外援,你可以花钱挖别的俱乐部培养的小天才。有了这些捷径,谁还会真正花功夫搞青训呢,但青训毕竟不能没有,既然一定要有,缘何不把本来烧钱的青训变成挣钱的青训呢?反正家长花了钱,孩子踢出来了能挣更多,也算不上是多不公平的交易。
  我彷彿豁然开朗,解了我多年的惑,又似乎陷入更深沉的绝望。反正我知道,二十年前的中国足球可没这些,我坚信郝海东、孙继海、范志毅、谢暉的老爸不是开的宝马X5,我坚信那个时候他们之所以能踢出来的基础是天赋和努力,而不是场外的因素。
  多年过去,我再看国足的时候已经基本不会谩骂了,或者说已经过了谩骂的那个阶段了。高洪波宣布辞职了,我没有觉得“他终于滚蛋了”,而是觉得在国足困难的时候扛著国足的汉子终于解脱了。那些国脚,我不会指责他们的小肚腩,不会指责他们表现不佳,如果这23人已经是我们能派出的最好的球员,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他们不够努力或没有水平,我们为什么不派更努力更有实力的球员上场?因为我们没有。
  哀默之心大于死。有过阅历的人应该知道,在重复的打击和挫折之后,人并不会崩溃,只会麻木和习惯性的坚持。12强赛还有6场球,我依然会一场不落得看完,因为足球这项运动对我有吸引力,因为只有这只球队代表中国。只是,我们球迷,无论真球迷伪球迷,何时才能等到真正的希望,何时才能说“我觉得再过XX年,中国就能派最有天赋的球员出战了”。还有,中国篮球会不会正在走在类似国足在我毁灭的老路上?
  大半夜的睡不著,我随便那么一写,您随便这么一看,给看官添堵的地方还请海涵!转载自虎扑体育·步行街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