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10月04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微信
【勇敢】中国夫妻舍弃国内500强高薪 选择在新西兰重新开始:舍弃是另一种得到
 作者:可可清新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我的微信群里,经常看到很多讨论:有关于游学的、有关于技术移民的、有关于对选择踏出国门存在的各种顾虑的,等等等等,话题总在跳跃。这其中,不少是关于取舍、关于成本核算,这点点滴滴在我和先生决定来到新西兰之前都一一经历过,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当初决定来新西兰的一些点滴过往吧。
  一次畅聊,我们下了移民的决心
  时光倒转回两年前,2014年的夏天。我和先生带著孩子去澳洲玩了半个月,在墨尔本期间与好友琼的一位朋友L先生一起晚饭。L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去澳洲已经30多年了,也算是老移民了。晚饭后一起去我们租的hostel里继续饮茶聊天。我们当时是抱著了解移民澳洲的政策和当地环境的目的而去的,而L先生的话匣子一开始却并未打开。他与我们并不熟悉,而且从他后来的话语中我们理解他不愿意太多地去“影响”国人是否出国的决定,因为很多国人眼中澳洲不过是个大农村。国内有的是各种机遇,谁又会那么看重大农村的生活呢?
  直到L先生问我们:你们舍得放弃在国内的一切吗?他听到的回答是: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舍弃,因为我们本来也没有任何可谈得上舍弃的东西。这之后L先生才敞开心扉,向我们介绍了他眼中真实的澳洲。这一聊便到了午夜,我们仍然意犹未尽,但也实在不好意思再强留L先生。
  但那一夜的畅谈,我们收获的是难得的真诚,为我们后来的计划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指导——在我们要做的取舍问答上,我们已然有了明确的答案。
  现在常想起没有那一次与L先生的畅聊,也许我们的决定便不可能如此坚决吧。因此我常常在内心感谢那些在生命旅途中出现的“贵人”,也许正是因为他/她的一句话或者一些分享,便在我的内心种下了善之种,为我迷茫的路途指明了方向。
  没有选择的选择
  从澳洲回来后,我和先生利用中秋节假期,去北京一家留学机构了解了几个国家的留学政策。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研究过,以我们俩都是文科生的背景和工作经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移民、创业移民、技术移民都与我们无缘,我们唯一能选择的道路只能是重新开始读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找到可以在异国他乡立足的专业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我们在对加拿大、澳洲和新西兰可选择就读的专业进行了政策分析后,筛选出新西兰才是最适合我们的目的地——因为新西兰的留学政策规定,一方就读七级以上学位,配偶可以取得工签,而孩子可以依据父母的工签享受本国孩子同等的免费就读公立学校的待遇。这样的政策恰恰符合我家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最主要的目标是将女儿带出去读书。这么算起来,交一份国际留学生的学费,实现了一大一小两人在新西兰就读的计划。从这层意义来说,当很多朋友问到我为什么选择新西兰时,我的回答往往是:这真是我们没有选择的选择。
  专业的选择需要理性分析
  方向既定,先生和我麻利儿地准备申请资料,先生非常顺利地取得了梅西大学应用社工硕士专业的fulloffer,虽然在后续的学签申请过程中遭遇了一些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觉得是不可理喻的问题,但总体说来,学校申请的过程还算顺利。这其中,需要做的研究很多,对于我们是如何选择这所大学的这个专业,想和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经验:1、列出自己想要出国的初衷,这将直接决定你将圈定你需要申请学位的所在国家和学位等级——各个国际对不同学位等级的设定以及给出的相对应权利都有所不同;2、根据自己既有的专业背景以及目标国对此的认可程度,再选定适合自己继续深造并能够为未来解决身份问题加分的专业;3、了解不同学校在选定专业上的教学优势,再根据自己的实力标准(包括学术的和经济承受能力的),确定一个到三个准备申请的院校。
  常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问题:请问XX大学的XX专业怎么样?面对这样的“大”问题,我想几乎不会有人能够给出具体的分享或者答案,毕竟学校和专业林林总总,不同的人选择同一专业也未必会有同样的发展机遇。还是想分享一句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首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背景,才能一步一步找到方向,继续前进。
  好工作高收入,值得放弃吗?
  先生选择出国继续读硕士,需要放弃的是在北京稳定的、前途光明的事业。很感谢他当时的老板,在重点栽培他并即将委以其重任时突然收到一纸辞职信,不但没有任何迁怒,反而报以理解并宽慰先生说:一切以家庭为重。真心感谢这份理解与支持,至今先生仍然与他的前任老板保持著很好的关系。我想,先生虽然放弃了一份本应值得珍惜的工作和机缘,但收获的却应远远不止于此吧。
  在北京,我们习惯了朝九晚五地奔波、习惯了工作忙不开时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习惯了雾霾天里发朋友圈悲叹、习惯了每年指望出国两次去洗肺。但这些真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生活。
  L先生问我们舍得放弃吗?其实我们脑子里打算放弃的恰恰是这些不美好、不如意与无选择。
  事业的稳定、收入的丰厚,这些不能说我们不看中,只是对比起来,如果需要放弃这些既有去换取我们所渴望的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讨论的是“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与一眼看不到头的日子,哪个更让你恐惧?”,恰恰道出不同性格不同选择会得出的不同结论,于我和先生而言,我们选择放弃了那看起来“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
  有群友讨论奥克兰的生活成本,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毕竟每家的基础和需求都有所不同,量入为出才是过日子的大原则。我家也不例外。先生因为入学时间的要求,先只身一人前往奥克兰就读。在我和孩子一起搬到奥克兰之前,先生选择homestay居住在洋人家中,一边学习一边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成本,同时研究当地房市选择我们一家适合的居所。我们需要计算每个月的固定生活支出、住房的开支、突发事件的开支,等等等等,算上如果我们都没有工作收入靠积蓄所能坚持的时间,再考虑如何处理我们既有的资产予以应对。这些细账,有时候被问到时,感觉是千头万绪却又无从分享,因为在我看来钱真的是一个多有多花少有少花的奇妙东西——我们可以一周都选择在家做饭控制开支在200刀以内,当然我们也可能选择出去吃一顿就花掉300刀。这些开支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定数,只能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了。
  说起开支的构成,最让我欣慰的是女儿的教育费用在家庭总体开支中所占的比例从国内家庭开支的大头变成了奥克兰这边家庭开支的小头。女儿就读公立小学没有学费,每个学年只有固定的100多纽币的家长捐款和几十块纽币的外出活动费用。除此之外的课外项目,无论是游泳、网球、舞蹈还是艺术类课程,几乎都是十几纽币一节课,大大低于我们在北京的开支,且教学质量却不减反增,我于是非常贪婪地去各个我能够了解的课外培训机构去探班,恨不得占尽资本主义的便宜。
  即便我们做了如此多的精打细算、调整了无数回看问题应采取的积极角度,但这些,依然无法完全抹去我们对现有及未来生活的顾虑和担忧,毕竟我们本来就属于只能靠读书靠工作才能生存的普通人。但既然选择,就不应后悔,舍与得之间本就没有固定的平衡点,在旁人看来不足掛齿的经历也许恰恰是你将为之一直奋斗的目标。
  这半年多走过来,让我们最欣慰的便是女儿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身体上得到的各种人性化的历练。先生说过一句话:想想原来在北京隔三差五带宝宝去看病的时间,现在都用在了她强身健体的玩耍中了,就这一点,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碎碎唸唸地写了这么多,可能没有太多章法,因为值得分享的信息其实还很多很多。有关取舍,涉及的点与面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但无论何种决定,相信那都是我们勇敢的选择。
  作者简介
  可可清新 中文先驱专栏作者
  北漂20年之70年末生人,2015年末为了孩子的健康与教育,与爱人双双放弃令外人羡慕的世界500强管理层职位,移居新西兰;作为在中国有著超过16年从业经验的资深法律顾问,保持著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是朋友圈中公认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开得起豪车、打得过流氓”的辣妈一枚;秉承对“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的坚持,努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用属于自己的辩证视角,记录下人生旅途中点滴精彩与思考。正所谓“不会做西点的律师就不是好作者”,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世界之大皆舞台,等你来,一起high。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