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10月08日
新闻内容
第B01版:咨询教育
张老师谈教育 -《优秀是教出来的》 教育企业股票上市,照顾投资者或孩子?一场博弈?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老师在台湾担任教师25年。移民纽西兰后创办「奥克兰教育中心」,在台湾则成立了「张老师留学中心」。张老师是中文电台AM936教育节目《优秀是教出来的》主持人。他每年组织学生团访问美国、英国的大学名校,参加过50余场招生办公室的说明会、70多次校园导览。许多张老师的学生已经入读哈佛、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名校,他擅长于「教育规划咨询」。
  微信公众平台ID:besteduusa
  咨询邮箱: edu.to.best@hotmail.com

  如果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可以股票上市,其股价必定惊人。不过,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学校教育必须稳定地持续发展,无论是公立或私立的正规学校,全球所有国家皆立法将之定位成「非营利机构」。但是,与教育相关的语言培训、职业培训、管理培训、课辅培训、留学顾问、教育咨询、教育出版等企业是允许股票公开上市的。
  2016年7月下旬的一份《中国海外上市之教育企业一览》显示,从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作为中国第一家赴美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培训公司迄今,中国内地已有18家类似公司在海外掛牌上市,这些「教育中概股」在美国有14家、香港4家、新加坡1家。
  2016年9中旬在《7家教育中概股,坚守美股为哪般?》一文的报导中指出,继今年6月又有一家从美国「纽约证交所」退市之后,14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中概股」仅剩7家。论者质疑,这坚守上市的7家是感性留恋?抑或是经营上的客观策略?

  股票逼疯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俞敏洪之「惊魂记」
  2012年《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度过了一个不平静的夏天,为了强化运营,同年7月新东方宣布调整VIE结构〈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是直属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准司法机构」,质疑新东方有弊的SEC派出大队人马前往中国对新东方展开严厉查察。在美国属于投顾性质的《做空机构浑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这个组织竟然在同一时间强烈建议投资人卖掉新东方股票。
  新东方的股价在一周内从每股22美元跌至9.5美元。俞敏洪的人文色彩浓厚,始终相信「根红苗正」,被誉为「大学生的心灵导师」,这位创办人带领著新东方奋力反击。在经历了管理层股票回购,并成立特别委员会展开独立调查之后,新东方在10月份澄清了《浑水组织》的所有指控,并且获得SEC的认可,其股价终于在坐云霄飞车的四个月之后逐步回归到每股19美元。
  「SEC调查」及「浑水组织质疑报告」像两枚重磅炸弹一样袭击新东方。据说,当时SEC把新东方查了个脚底朝天,调查员多次飞到北京,将新东方历年来涉及股权处理的几千份合同全部翻译成英文,甚至拆走了高管的电脑硬碟,将其中的档案全部拷贝出来。邮箱里的电子邮件也全部列印查察,已删除的邮件则使用高科技技术还原,连俞敏洪个人邮箱里三万多封邮件都遭到调查员的审查。我相信,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通过这个考验。如果哪一家上市公司没通过这一关,将祸害多少学子?
  我的人生和教育培训行业难分难舍,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俞敏洪先生的其人其事。在2011年3月的《首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俞敏洪从新东方上市后的种种变化谈起,深刻反思了当前民办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显然俞敏洪早已看透了新东方股票上市的利与弊,俞敏洪口中的「后悔股票上市」对新东方人来说早已是旧闻。经历2012年夏天的「惊魂记」,在2013年同样的会议上俞敏洪依然表示:「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认为上市不是新东方最好的选择。……。我一直认为,如果不上市,今天的新东方将会更好。」
  香港导演陈可辛在2013年推出《海阔天空〈American Dreamsin China〉》电影,有些国家把片名改成了《中国合伙人》,这一部剧情片的故事取材自新东方俞敏洪的创业史。虽然俞敏洪拥有「海阔天空」的教育理想,但是,资本市场、投资人绑架了他的理想,俞敏洪曾经说:「若按现在的路走,我永远成不了教育家。」
  另一位教育培训的股票上市公司负责人如此诠释俞敏洪的困扰:「股价确实会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和作为产生影响。你不得不重视股价问题,但是,股票要获利高,就得降低成本,这就会耽误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样的话我们就变成了罪人,学生、家长会在心里头恨你一辈子。」
  教育企业既有经济效益属性,又有社会效益属性,在照顾投资者或孩子之间,这是一场博弈,有良知的主事者常常为了寻找一个平衡点而感到十分痛苦。我只能说,既有今日,又何必当初?

  投资者将教育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下一步呢?
  为《中文先驱报》撰写教育专栏近6年了,这是一个和家长朋友们分享教养心得的机缘,也是我的兴趣之一。我个人的主业始终是课程培训、教育规划和留学辅导。曾经有一家寻求上市的公司找我洽谈合作或并购事宜,了解来者的意图和计划之后,我以理念不合谢绝了。
  中国有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中概股」负责人说:「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国际资本把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扶上马、送一程』之后,接著就每天就逼著你要业绩。」另一位负责人表示:「在新旧财年交替之际,国外投资者看到了中国上市教育培训机构飙红的第三、第四季度财务报表,他们最关心的是下一个财年能不能做得更好。」
  要踏踏实实经营,教育无法成为敛财的行业,股价问题永远是「教育中概股」负责人的纠结。专业人士指出,海外上市的「教育中概股」是投资机构买得多,股民散户买得少,市场与客户都在中国的公司一则承受较大的、有组织性的股价压力,二则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我不敢否认教育类企业股票上市对教育本身的利多面,例如,充裕的资金确实在初期可以用来大幅改善教育项目的软件、硬体、师资等等,问题是,提高品质意味著提高成本而降低利润,到头来又如何能满足投资者或股民的回报需求呢?不过,如果教育产品属于「可复制性」,销售量巨大时依然可能创造可观的利润,例如出版实体书、电子书、线上视频或网上教学等,美国的Kaplan就是一家这种产品和行销皆优异的上市公司。
  教育类企业当中的教育咨询、教育规划、留学顾问辅导则属于高度专业又个性化的项目,这种量身订制的教育服务通常要以一对一的实体方式进行,要做到最好、最完善,它绝对是细工慢活的高成本服务,无法做批量式销售。美国有一位专做美国大学申请的公司负责人告诉我:「张老师,我和顾问们只对孩子和家长负责,我们不必对投资者或买股票的人负责,我从来不考虑股票上市这种事情!」我感佩她的坚持,也回覆她:「教育服务不是规格化的产品,最大的和最好的是两码子事!」
  俞敏洪一直追求「做事情的从容和理想」,股票上市显然是他一生最无奈的妥协。我相信,坚持「华为不上市」的老总任正非,他对于「教育企业该不该上市」应该有更精辟的哲理。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