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05月03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文化
决定你是谁的不是你的天赋,而是你的选择
 作者:文|斯黛肥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期,谷歌机器人越发火爆,与此呼应的是前段时间百度贴吧事件的持续发酵。为什么创立之初情况很相似的两个公司,最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其实,真正决定一个企业和一个个人的,并不是你的天赋,而是你的选择。留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做选择?今天就带大家讨论一个有关人生的话题。

  1. 你,是你的选择,而非你的天赋
  其实,成立之初,百度和Google差距并不大。
  1998年9月,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成立了Google公司,Google网站1999年下半年才正式启用。2000年1月,李彦宏和徐勇成立百度。两家公司均以搜索为主要业务内容,技术相似。2004年Google上市,2005年百度上市。
  十余年后的今天,Google成了全球访问量最高的站点,并在浏览器、云存储、操作系统、无人车、太空探索、可穿戴设备等多项领域取得成就。
  2015年8月,Google宣布重组,被纳入新成立的Alphabet公司旗下,从而将Google和其他新兴业务剥离开来。

  百度这十年在干啥呢?

  推出了百度地图、百度国学、百度百科、百度旅游等,投资了“去哪儿网”、“糯米网”等。
  为什么15年前几乎同时起步、10年前先后上市的两家相似企业,差距会越走越大?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曾受邀在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他说:“善良比聪明重要。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天赋得来容易,因为它们与生俱来,但选择往往很困难。”
  然后,贝佐斯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有朝一日,你,将以什么为自豪,你的才智?还是你的选择?
  当年,贝佐斯看到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萌生了创办亚马逊的主意。那年,他刚满30岁,结婚才1年。他跟太太说,想辞掉工作,去创这个很可能失败的疯狂的业。贝佐斯的太太同样毕业于普林斯顿,她的回答是:去吧。
  从小,贝佐斯就是个业余发明家,他发明过一种用废轮胎做的自动关门器、一种用雨伞和锡箔拼凑的太阳能锅(听著就不会好用)……但当个发明家一直是他的梦想。
  当时,贝佐斯在纽约一家金融公司上班,跟一群聪明人共事,老板非常厉害,令人佩服。贝佐斯跟他辞职,老板就带他到中央公园散步,并说贝佐斯的创业计划“听起来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它更适合一个还没有找到好工作的人去尝试。”然后,老板建议贝佐斯多考虑两天再做决定。
  最终的结果全世界都知道了。
  对此,贝佐斯在演讲中说:“我决定放手一搏。因为,万一试了、失败了,我并不会后悔;但如果不去试试看,我可能永远都会耿耿于怀。于是,我最终选择了一条比较不安全的路,去追随我的热情。今天,对这个选择,我感到非常自豪。”
  决定你是谁的,不是你的天赋,而是你的选择。We are our choices.
  放任自己怠惰,还是追随热情?服从教条,还是坚持创新?选择安逸的人生,还是开创的人生?在批评下屈服,还是坚持信念?在犯错时矇混过关、装聋作哑,还是认错道歉?遇到逆境,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做个嘲讽者,还是建设者?
  贝佐斯说,人生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你做过的那些选择。
  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这样解释Alphabet名称的由来:“Alphabet是字母表,代表着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语言,也是Google搜索索引的核心!Alphabet也可以理解为“alpha-bet”,意味着投资回报高于基准,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
  目前,Alphabet公司旗下包括:研究生命科学的Verily,主要研究智能隐形眼镜、可分析注射进血液中纳米粒子的手腕电脑、让生命避免死亡的抗衰老研究等;Sidewalk实验室,这个团队想把月球探测器应用到城市生活中;Titan无人机项目……等等。
  Google的另一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亲自领导了一个秘密实验室——Google X,这座实验室位于加州旧金山湾区某处,研究项目包括太空电梯、谷歌眼镜、Google Driverless Car、Project Loon在内的众多科技产品。
  反观百度,过去几年稳居国内搜索引擎的第一把交椅,身处“舒适区”,创新乏力,利润快速增长。2015年6月,李彦宏在百度糯米“会员+”战略发布会上表示,百度账上有500多亿现金,拿200亿投给糯米。
  可以说,在起跑阶段并驾齐驱的Google和百度,今天之所以相去甚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选择了不同的路。

  2. 正确的价值观,能让人走得更远

  既然选择这么重要,那么,是什么决定了选择呢?
  答案当然是价值观。
  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价值判断的标准。它是一个人、一个企业面对一件事情时,判断是非、对错,决定先后、取舍的依据和准绳。
  诚品书店的创办人吴清友曾在演讲中分享自己长达15年承受书店亏损的心路历程,他说诚品赔钱的15年,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让他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在他看来,生命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关口,而不是生意和钱。
  吴清友说:“一个企业真正的创新是在价值和理念部分。”
  好的企业、能改变世界的企业一定有清晰、进步的价值观,并会坚守它。
  2015年,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乔治亚华盛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演讲的核心就是——坚守你的价值观。
  “在你感到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时,当你用自己坚信的价值观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时,工作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内心深处的追求,并为内心深处的理想而努力奋斗。马丁·路德·金博士曾说,“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悔恨,不仅仅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因为好人的可怕沉默。””
  创始之初,Google官方将公司使命定为“集成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accessible and useful)”。非正式口号“不作恶(Don't be evil)”,由工程师阿米特·帕特尔(Amit Patel)提出。
  2004年,Google的招股书(Google创始人的一封信,后来被称为“不作恶宣言”)曾说:“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要放弃一些短期收益。”
  据说,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不作恶”这个口号毫无意义,毕竟哪个公司的目标也不是作恶,而是赚钱好吗?但随著公司的发展,当短期利益和作恶捆绑著出现时,Google价值观的优势便显现无遗。
  百度贴吧事件后,有人说百度应该重塑价值观。目前,百度百科对“百度公司使命”的描述是“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对“百度核心价值观”的描述是“简单可依赖”。
  基本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或者说,这也代表了某种强调实用性的价值观?
  时代总是在变的,但进步是大潮流。所以,正如贝佐斯所说,跟着潮流,做有益、有兴趣的事情,更有可能成功,即使不成,也无遗憾。
  相反,逆着潮流赚钱,终究不会长久,因为,赚钱最难的就在于收手,一而再,再而三,损失的是发展的机会成本,“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对手已在远方,自己呢,已失去方向。

  3. 把孩子带进更广阔的世界,别教TA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中,一名看起来极优秀的清华学生向高晓松吐露自己正在为找什么样的工作而烦恼,同为清华大学毕业生的高晓松当时就怒了:“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反而问我们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提出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概念,并对他们进行了详细描述:“他的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
  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美国也同样存在。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于耶鲁大学的英文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曾在2014年出版《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一书,书中写到:“上常青籐的人,熟悉的是一套适合在那成功的套路。他们一路学习成绩拿A,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彰显自己的“领导力”,或扩大“社交网络”,忙得团团转,但是没有发自内心的参与。此前的申请阶段,也按这种方法预备。他们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蜻蜓点水地做“义工”。按照名校的要求逐项打勾完成,好比是在完成某个游戏。”
  这些人毕业后,也大多会进入投行、咨询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行业,不关心也不屑于关心这个世界上其他阶层的人,作者用“籐校弱智症(Ivy Retardation)”来形容这些人,并认为这些人对社会并无益处。
  诚然,这是一个注重物质的时代,尤其在中国——
  2 01 3 年底,法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在20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人对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有71%的中国人表示,物质财富=个人成功。从全球来看,仅34%的人同意这一观点。在美国和日本,近八成人反对将物质等同于成功。而在瑞典,高达93%的民众对这一看法嗤
之以鼻。但,还是那句话,时代总是在变的,纠结于一时小利,很容易“丢西瓜捡芝麻”,相反,顺应人类社会进步的大潮流,做有益社会的事,自己也会成为受益的人。
  1997年,苹果曾制作过一个阐述苹果精神、由乔布斯配音的视频——《致疯狂的家伙们(Here's to the Crazy Ones)》。其中,提到了他们: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音乐家鲍勃·迪伦(Bob Dylan),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约翰·列儂(John Lennon),思想家、发明家、作家巴克明斯特·福勒(Buckminster Fuller),电影导演希区柯克(Hitchcock),CNN创始人泰德·特纳(Ted Turner),第一个飞跃大西洋的女飞行员阿美利亚·伊尔赫特(Amel ia
  Earhart)……
  在视频中,乔布斯这样说道: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他们我行我素。
  他们桀敖不驯。
  他们惹是生非。
  他们像方孔中的圆钉。
  他们的视角与众不同。
  他们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
  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赞美或者鄙视他们。
  不过你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世界。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
  也许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疯子,在我们眼中他们却是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