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09月01日
新闻内容
第C02版:先驱深度
关于高晓松VS加拿大旅游局的最后看法
 作者:杨恒均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晓松在爱奇艺平台播出的《晓松奇谈》遭加拿大旅游局审查的事件继续发酵。
  首先高晓松发出了一个微博,声称他在加拿大拍摄的原住民和魁北克节目被加拿大充满傲慢的旅游局审查,不通过,节目被无限推迟。我一看这帖子就发现不对劲,高晓松据说在美国生活过,这种事怎么可能出现?旅游局不想干了,加拿大这届政府不想做了?高晓松的帖子一出,我只能给出两个结论:第一,加拿大已经被希特勒占领,第二,这是一个旅游局有关的商业推广项目,事先有合同或者口头承诺,一起商定内容,以正面形象推广加拿大。
  希特勒占领了加拿大的可能性好像不大,那么只剩下契约与商业合同。于是,我呼吁他们披露合作的事宜。要知道,如果是合作下有合同(哪怕是口头的),那可是民主的契约社会一点也不亚于“自由”的价值观。也是法治的重要内容。
  可惜,网络上一向对这样理性的分析不感兴趣,我的帖子和文章被放到一边,各路人马包括左右网友立即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得出了结论,并展开争论。左派和小愤青、小粉红坚决认为“自由的”加拿大终于暴露了虚伪的一面,他们可是等了几十年才遇到的啊;而右派也不遑多让,开始质疑高晓松是炒作,对国内的言论自由状况不敢说,却拿加拿大的一个小插曲大肆炒作。
  最终,加国旅游局终于发出了比较长的说明,他们声称:“《晓松奇谈》的加拿大专辑节目是由一家中国旅游公司推荐给加拿大旅游局并和我们签署合作的。”——乖乖的,你让事件发酵了整整了两天,才回到我第一时间就指出的事儿?晚不晚了点?
  如果加拿大旅游局确实是找到公司做这样的节目,在各方面提供帮助,那么,按照签署合约,旅游局可以通过合作的公司,对高晓松的节目进行审查,不满意时甚至可以枪毙,不播。这不但不违反言论自由的价值观,反而是加拿大自由社会同样看重的契约和法治价值观之精髓。
  不过,高晓松随即又进行了反击,他在微博中说:“刚跟爱奇艺确认了,无论爱奇艺还是《晓松奇谈》节目组都没有和加拿大旅游局签署过任何协议。”这对加国旅游局是实实在在的打脸。不过问题在于:如果你们和加拿大旅游局没有签署任何协议,请问,你们的节目为什么要听他们的意见?为什么要把节目拿去送审?为什么人家加拿大旅游局说一个推迟,你就不敢播了呢?加拿大旅游局比北京的“有关部门”还厉害?
  可见高晓松这一反驳又把他和自己身后的团队推向需要解释的一方。我个人觉得,高晓松自己肯定不会在节目前向别人保证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但他的团队和赞助商一定会更加周全,签订了保证之类的,否则,为什么要送审节目?而高晓松很可能不一定都知道。不管有没有协议,至少说明他们当初确实搞在了一起,而整个事件,实际上同言论自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事情到这里应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我已经没有兴趣了。我想说的是,这件事到了中国的网络上,几乎被所有的网友当成了言论自由的大课题来反对、支持和辩论。也使得事件朝向另外一个方向发酵,事实不再重要,成了一些网友用来打倒西方自由和另外一些网友捍卫西方自由的焦点。
  一些年轻人不停来质疑我说,旅游局审查内容不叫控制言论?孩子,在合同和协议下,他们控制言论和审查没有任何关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是为了钱——只不过一个是为了吸引旅游,另一个是吸引观众。至于你用这件事来攻击加拿大的言论自由,估计你既没有在加拿大呆过一天,也根本不知道啥叫言论自由。你是在攻击你幻想中的西方的言论自由,正如当初堂吉柯德大战风车一样。但我也想对比较赞赏加拿大价值观的网友聊几句。你喜欢加拿大那种自由的制度不是问题,问题是,当这种事出来后,你的知识和经历根本让你转不过弯来,致使你为了维护心目中的价值观立马对事实不愿意多看、多想,否则,你在第一时间就应该像我一样,想到这只不过是一个商业合作项目,涉及到西方最看重的契约关系,在西方是非常普遍的。可是我们看到,同我有类似价值观的大多数网友和名人却在第一时间从开始质疑高晓松炒作,到暗示只有假旅游局才会干涉言论自由等,几乎一致在迴避最简单的事实——说实话,我很理解这些朋友的心情,尤其考虑到他们现在处境。可是,事实毕竟是最重要的,不能为了彰显价值观而忽视、扭曲事实。
  自由不但有边界,而且会受到民主、公正和法治的制约,当一些网友在用“没有绝对的自由”来攻击你时,你们处处表现的好像自由就是绝对的一样。在高晓松事件中,“自由”必需受到商业合同的制约,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就是不肯说出来?偏要用明显站不住脚的推测来维护你喜欢的价值观,弄到最后,伤害最大的还是你要维护的价值理念。
  这些年在中国网络上混,我是深有体会。网络上的信息越来越多,网友们获得信息也越来越容易,使得大家对信息的胃口越来越大,没有一点刺激都无法吞下去,结果譁众取宠,或者不顾事实的争论比比皆是。以致不少网友,信息越多越糊涂,观点越多他们越混乱。本来一件这种小事出来,能够成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世界了解我们自身的范例,可为了彰显自己价值观和观点的争论,让年轻人更糊涂,让社会更撕裂。呜呼哀哉。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