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09月27日
新闻内容
第B04版:先驱健康
新西兰中医药针灸学会主编 胃部满闷证属痞 经方泻心效桴鼓
 作者:中医博士 陈文照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病症描述:某女士,29岁,2016年9月10日来诊。患者告知平时一直有胃脘部满闷不适感,近一段时间来症状加重,胃口不开,大便较难。经我用手按压检查,发现患处并不疼痛,诊脉缓弱,观察舌苔正常。中医诊断为“痞证”,辨证为脾胃虚弱,寒热互结,用具有健脾益气、散寒清热功效的“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一周。9月25日因其它原因来诊,欣喜告知服药两付即明显见效,服完七剂胃部满闷不适完全消失,胃口增加,大便通畅。停药一周未见症状复发。
  要点难点分析:胃脘部满闷不适与胃脘部疼痛一样是胃病最常见的一个症状,两者既可以单独出现,即只疼痛不满闷,或只满闷而不疼痛,也可以两者同时出现。就胃脘部满闷一症而言,在西医里面一般多属于急、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所致,少部分见于消化道溃疡、十二指肠球炎等。胃脘部满闷在传统中医里面属于“痞证”范畴,“痞”在中医里面有三层意思,一是指痞满这一症状,二是指腹部痞块这一体征,三是指痞证这一证候。痞证就是指以胃脘部痞满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证候,它的特点是患者自己感觉胃脘部满闷不适,而医者按压胃部并没有增加疼痛的感觉,否则属于“小结胸证”,当然痞证除胃脘部痞满一症外,还常伴有呕吐或噯气、腹泻等症,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多因外邪入里、情志内伤、劳倦过度,而导致寒、热、湿、食、痰、瘀内蕴,胃部气机升降失常,胃气郁滞,窒塞不通而为痞,可以概括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升降失常十二个字,这就是中医对痞证病机最精辟的描述。所以说痞证与胃脘痛不同,胃痛证或虚或实,痞证多虚实夹杂,痞满演变为痛为病进,痛转变为痞满则表示病减。
  针对痞证这一病机,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攻补兼施的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疗效神奇,近两千年来历代医者沿用不衰。与典型痞证不同的是,上面这个患者大便不是稀烂而是干结难解,而针对这种便秘我认为不是一般的实热积滞,还是属于脾虚无力推动所致,所以没有必要用攻下实热泻药,甘草泻心汤中所含的健脾益气药物可以兼而顾之。
  只因还有胃口不开一症,所以只在原方中适当加开胃药物,证药相吻,效如桴鼓。对于治疗胃脘痞满的方药张仲景用“泻心”命名意义深远,因为在《伤寒论》里称胃脘部为“心下”,此心下并不是指实质性的心脏器官,泻心就是指泻除心下部位的邪气,消除心下部位的痞满症状。所以名谓“泻心”实则指泻胃,不曰“泻胃”是恐后人混用苦寒药物伤及胃阳。
  (咨询电话:09-5708508,0211150236,地址:45QueensRoad,Panmure,Auckland,更多文章请登陆:www://blog.163.com/chenwenzhao_62/)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