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7年10月13日
新闻内容
第B06版:先驱社会
随笔:什么人更幸福?一组网页照片想到的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是摘自移动版《人民日报》的一组照片。
  其中一幅照片的文字说:“四川凉山州“悬崖村”勒尔幼教点,有两位幼教老师,其中一位叫吉伍尔洛,今年28岁,是悬崖村史上第一个嫁进村的大学生媳妇,她选择留在村里,当幼教老师。沼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勒尔组幼教点的吉伍尔洛老师背著孩子爬钢梯。在以前没有钢梯时,她从山下到山顶要6个小时,如今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
  有趣的是,移动版的媒体,有设读者留言、互动的功能。《人民日报》上也是。我在这则报导下面看到一组数目:545。即已经有545则留言和互动。
  绝大多数留言都是赞美感嘆的。有一则质疑为什么不将村民“异地搬迁”受到一些读者的批评和更正,说留言者不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环境...
  我随手摘了其中一则:
  “天梯精神值得弘扬,不仅要把它们摆在道德天梯上,加以褒扬,帮助,还要把他们放在聚光灯下,讲述中国故事的讲台上…”
  另外一张照片的说明是吉伍尔洛老师和她的老公吉巴日洛一家。吉老师说的好:“每个人的幸福,不在乎嫁到什么地方。”吉伍尔洛说,“这里孩子太需要我们了,我不留下,谁又留得下?”
  这个“道德天梯”说的好。但是我不在这里说道德,只是想要说说自己的一段回忆:
  很久以前了,我刚刚走出校门,被分配到四川成都的一间军工厂工作。正式投入工作之际,曾经约两位年轻工人一齐上峨眉山。这里的照片让我想起当年上峨眉山的情景。
  现在的峨眉山是旅游胜地,节日时人山人海。上山下山的缆车快速而繁忙。可是我那时候上山,爬山,却只是一条弯弯曲曲、被称为天梯的石阶小道,正如图片所见一个样。如今上山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整整走了两天(中间曾经在寺庙里休息过夜)。一路上日光自己带来的乾粮,只能在寺庙内买到一些热粥素菜...
  现在《人民日报》的年轻人留言中似乎是在同情山村女教师的艰辛?
  艰辛乎?幸福乎?
  想到当年那种爬峨眉山喝粥、宿寺庙的旅游很辛苦吗?我现在回想起来却又不是;甚至很有快乐幸福的感觉。
  以后的峨眉山登山之旅,我们常常是开私家,乘登山缆车,住五星级酒店,...舒适了许多,然而回忆起来,却不如当年徒步登山游更幸福、更快活。
  可惜,当年峨眉山之游没有留下文字记录。
  上周,我与家人刚刚到南乌旅游,亦住五星级酒店,并且自驾车进入一处深山的葡萄酒农庄。游览、品酒之余,我看山上远处的农舍人家,亦在想:我们在繁荣的奥克兰都会生活,难道一定比深山里这些农民们更快乐?见仁见智,因人而异吧。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