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7年10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D05版:广告
“12岁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一段时间,频频曝出类似的新闻:清华北大毕业生因能力有限找不到工作去摆地摊卖猪肉。
  武汉某高校福建毕业生因回家坐错了火车,到江西南昌后却不知道回家的路线而流浪街头,警察发现后已奄奄息。
  中学生因高考而自杀,在校大学生自杀,各地时有发生。
  有人纳闷,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为教育付出越来越多,为什么“懂事”的孩子却越来越少,连“有出息”都成了心不甘情不愿的事?
  一当我们还在谈论800万学区房时,一个12岁北京名校生自白:关于名校和学区房你们全错!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心童家境优越,父亲是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母亲是央企高管,她本人成绩优秀,阳光开朗,今年九月顺利就读一所海淀名校,可以说是众人眼里的天之骄女,在我们这些大人看来,属于是蜜罐中长大的孩子。
  然而在这一切光环之下,心童这篇文字还显稚嫩的文字给了我们一个重击,原来一切并不是如我们一厢情愿的想像。
  为了读名校我从幼儿园开始上课外班,一二年级开始学奥数,五六年级压力加大,与母亲争吵矛盾升级,有时我风尘僕僕地坐著公交车上,望著深深的雾霾,彷彿如我看不见光明的未来一般。
  我母亲的一位同事在他女儿还小的时候常常说:“我绝不给她报什么课外班,做个快快乐乐的普通人就行了!”他对我这种疯狂刷题的行径始终保持不屑的态度,我十分感动,而且羡慕,觉得他简直是浑浊世间的一股清流。
  而现在,他女儿上小学了,却是课外班加身,忙忙碌碌,我去问那同事,他有些无奈地说:‘唉,我现在发现,不上课外班,连普通人都做不了!”
  所以,她开始努力适应这种学习环境,可久而久之发现,对课外班产生了变态的依赖。“万分憎恶学习,毫无上进心,像一只被抽打久了的羊,突然重获了自由,却不知道如何奔跑了---那还是乖乖回羊圈去吧!”
  课外班、刷题,也撕碎了梦想身边的人都知道,我上的是北京一流名校,却只看得见我在众人面前的扬眉吐气,他们看不见,我一周八个之多的课外班,看不见我与母亲无数次的争吵,看不见我在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望著茫茫车流,不知何去何从......
  她的两个比她还疯狂的小学同学,一周十几节课外班,常常学也不怎么上,最后均被超一流的市重点中学录取。而对另一个品学兼优、勤奋好学,却没有报课外班,最终只读了一所中下流中学的女生的遭遇,心童觉得“可悲又可怜”。
  为了小升初,她放弃了苦练了三年多的武术,也没时间读喜爱的诗词。
  学区房无用,名校不过如此我身边的同学,有一些因为学区房派入了名校,他们个个自鸣得意,以为免了刷题之苦也可以轻松进入名校。可是当分班考一下来,全部傻了眼,没有经过小升初的“洗礼”,考试成绩一个个惨不忍睹,只能被踢到普通班,自信心大为受挫。
  所以奉劝各位成人们,不必为学区房挤得头破血流,毫无意义的,就算花了百万、千万去买了一幢小小的学区房,也不过是让孩子在人生起跑线上往前移了一厘米,也许还不到。
  如果有人对你说,名校孩子作业少,学习轻松,自由发展,那么,你可以和他绝交了。有些本质,再来一千次一万次的教改也掩饰不了的。
  学习的意义我知道我将要走的路:学习、高考、找工作、结婚生子、带孩子、走向死亡。因为知道,所有总要改变一点儿,不是吗?
  许多人告诉我,现在学好知识,能为未来提供无限可能,可以干你想干的事,去追逐你的梦想。可当你长大成人,梦想,还真的存在吗?
  二前香港《壹周刊》副总编屈颖妍,有了孩子孩子,就辞职做了全职妈妈。当她发现,对付3个孩子,比办好一本杂志难得多,当她发现亲子关系越来越差,自己和全香港的母亲一起,变成了“怪兽家长”时,她开始有系统地做起研究。
  在调查中,屈颖妍发现老师越来越难当了。
  家长认为只要付了钱,全世界都要迁就自己。
  有个体育老师称,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坐在地上”,球场也好,礼堂也好,户外大草坪也好,你一声令下“原地坐下”,十有八九都没反应,孩子们慢慢腾腾、不情不愿,有的找废纸,有的分纸巾,小心翼翼地垫著屁股,勉勉强强地坐下来,就像怕沾狗屎一样。“都是少爷和小公主,“12岁北京名校生的自白”火了当妈的教他们,地上脏,千万坐不得!”老师没好气地说。
  在老师们眼里,自己的职责越来越像保姆。
  有孩子绊倒了,流血了,家长可能会在第一时间找个律师告学校:“学校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墙体没有包软垫,要赔偿!”
  “现在的家长给孩子营造的成长氛围,太多漂白水了,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屈颖妍叹气。
  她还发现,家长们带孩子出门,总伴著超大的背包,各种准备一应俱全。甚至会有一把小剪刀,专用来剪肉剪菜。在妈妈们眼里,菜太长哽喉,肉太大窒息。小孩的乳牙,于是成了多余的,像盲肠。9岁的女孩还在吃剪碎的食物,这样的孩子,到了乳牙甩掉的年龄,牙还没发挥作用。
  近年医生发现,这股剪食物潮的后遗症,就是港孩的顎骨发育比外国孩子慢,大牙的牙床比同龄外国孩子细小。
  屈颖妍说,对于孩子,我们从来都是“舍不得”的,舍不得他们跌倒,舍不得他们受伤,舍不得他们失败,事事为孩子强出头。“每一步,我们都功利地计算周详”在“金钟罩”下,我们圈养出了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完璧孩子,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家长”。
  如今,香港社会已发现“港孩”问题越来越严重,大伙又一窝蜂地去找出路。民间办起各种“自理能力班”,花1000元学扣钮扣、穿衣服、绑鞋带、洗碗……总之,孩子的一切都可以在各种补习班里“学会”。甚至有人嘲笑,如果上课环境许可,还要教冲凉洗头,七八岁不会洗澡的孩子大有人在。
  家长戏称,香港的孩子,“吃苦是要给钱的!”
  有人形容“港孩”的特征为:自理能力低、EQ低、抗逆能力低。
  有家长给屈颖妍写信反省说:我们根本就把孩子当作掌上电子宠物,按一个键,要他吃就吃,要他拉就拉,我们从没想过孩子的感受。
  明明知道这是个怪圈,家长们还是纷纷随了大流,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在“怪兽家长”耗费毕生心血,一边忙于“催熟”智商,一边过度保护的畸形孵育下,一只只“高分低能”、“输不起”、深諳“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之道内心却极其不快乐的“小怪兽”们破壳而出,而他们其中的大部分,最终又沦为了“别人家孩子”的炮灰......
  当然,当所有人都被裹挟在这股“热流”中的时候,保持冷静非常难。就连屈颖妍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是个“半怪兽”,并没有完全脱帽。
  虽然难,这也是家长们更应该上的一课,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没有人知道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是否正确。而深陷生活的漩涡,甚至没有人能够为自己的人生画一张完美的蓝图,当一扇扇上升的大门被关闭,拼娃成了唯一的晋陞渠道时,好想大家都不这样做自己却努力热衷时,为人父母,是时候让自己降降温了。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