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7年10月28日
新闻内容
第B01版:咨询教育
张老师谈教育 -《优秀是教出来的》 细说陪读(下篇):陪读,让它成为一场人生契机的追寻!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老师(张云腾)
  张老师在台湾担任教师25年。移民纽西兰后创办「奥克兰教育中心」,在台湾则成立了「张老师留学中心」。张老师是中文电台AM936教育节目《优秀是教出来的》主持人。他每年组织学生团访问美国、英国的大学名校,参加过50余场招生办公室的说明会、70多次校园导览。许多张老师的学生已经入读哈佛、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名校,他擅长于「教育规划咨询」。
  微信公众平台ID:besteduusa
  咨询邮箱:edu.to.best@hotmail.com


  最近一篇《留学值不值?》引发了讨论,肯定、否定和「因人而异」的答案都有。一位移民朋友在文章后留言:「有时给孩子不一样的环境,可以带给他不一样的视野和人生。一个亲戚的儿子在中国是一般中学的一般学生,学习方面更属于中等偏下。来纽西兰留学后,西方的鼓励式教育改变了他,后来在奥克兰大学以Outstanding Award的优秀成绩毕业。孩子的父母亲在国内分别是小学、高中毕业的学历,这种变化超出了父母和我们的预料。」
  十多年来接触过上千的中小学留学生,我对单独出来留学的孩子有三种看法:第一,你根本不该来留学;第二,你应该准备好了再来留学;第三,你来得好!那么,如果父母之一跟著来陪读,前两者是否会改观?第三种可能变得更好吗?

  陪读的必要性和时机?
  据统计,广州16岁以下出国的小留学生中,有家长陪读的大约占三分之一,其中又以妈妈陪读为主,因此,「陪读妈妈」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流行词语。我想,北上广深等中国一二线城市在主要留学国的陪读妈妈数量,和广州比较起来一定不会逊色。
  留学已经是一件烧钱的事情,加上陪读就不是普通的烧钱了,如果再考虑海外陪读的父母一方得放弃原来的工作或事业,「为了孩子读书」而夫妻两地分居更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一种家庭状态。估算其中的舍与得,孩子低龄留学的可行性?陪读的必要性?这是两个必须同时探究的重要课题。
  生活自理能力低、独立能力差、心智能力弱的孩子,即使他们在国内是学习方面的尖子生,让他们独自放飞留学是危险的,千万不可以期待把这种孩子丢到西方的教育环境就会自动变好变强。
  这样的孩子不论年龄多大,单独出国留学将面对一场挫败、损失或灾难,父母的陪读是必要的;但是,陪读的父母自己要先学习、成长并做足功课,才能指望看到孩子在国外的成长与进步。
  十几年前,奥克兰有一所小学收留了一百多个韩国小留学生,寄宿家庭的华人妈妈告诉我一些令人心酸的故事,这些孩子偶尔和同龄的本地孩子强颜欢笑,但是,长期离家所造成的、难以掩饰的落寞和孤独则经常浮现。除了不忍之心,我担心这些孩子因为缺乏正常家庭关爱的心灵创伤将伴随他们一生。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学的观点,小学生出国留学,父母的陪读是必要的。

  陪读的故事说不完!
  「是否做足了功课」决定情节!

  有些父母得知留学的孩子出了状况,征兆是成绩低落、旷课多或花钱凶,赶紧跑来陪读,有的挽救回来了,也有成效不彰的。要知道,孩子在国内时,所有醒著的时间都被父母、老师排得满满的,到国外忽然放松了,这时最需要自制力来管理时间,需要组织能力来安排学习。问题是,自制力、组织能力都不是说来就来,那必须从小就开始锻鍊、培养。这时候,先是手机、电脑游戏或网吧耗掉了大部分课余时间,更糟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损友适时出现,小留学生可怕的堕落从此开始。
  有一个爸爸急急忙忙办了手续来陪读,半年后专程来向我辞行,这位失落又忧伤的父亲说:「张老师,我带著孩子回国了,当初应该听您的建议在第一时间就赶来陪读。」我安慰他:「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挫败,也许让孩子真正认识了自己,也许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另一位陪读妈妈,和孩子一到奥克兰就找我咨询,她说:「我不是来这里当奶妈或宝妈的,我是来看看孩子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到一年,看到孩子适应得很好,一切都大有进展,她决定回国去继续自己的教师生涯,临走前表示,考虑周延的暂时陪读,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放手。
  看到国内申请美国大学名校的激烈竞争,又听说优秀的孩子念美高更具竞争力。有一对夫妻去纽约租了个房子,孩子送到纽约市内的私立寄宿高中,夫妻轮流往美国跑,每个周末一定接孩子回家过过家庭生活,他们戏称这叫做「间歇性陪读」。
  这一对夫妻得意洋洋地说,「间歇性陪读」有三大优点:孩子很快适应了留学生活、降低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隔阂、原来的家庭事业得以兼顾。
  咱们纽西兰有个陪读故事更牛,北京一个全方位优秀的男孩,自己决定初中毕业后就来纽西兰留学,看到孩子在这里快乐学习、如鱼得水,妈妈羡慕到不行,先是办了陪读签证来体验一下《魔戒》电影里传说中的中土世界,后来乾脆考个高分雅思进了研究所,孩子顺势就免去了国际生的学费。
  您以为这个北京男孩、陪读妈妈研究生的家庭志在移民纽西兰吗?刚刚上任的、抢个纽西兰副总理干的老皮听著!这个数理文史艺术俱优的北京男孩,故事还没说完呢!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去美国念电影编导。

  「陪读妈妈」族群开始受到关注!
  这两年找我做教育咨询的、参加《美国顶尖大学名校访问团》的陪读妈妈占了很高的比例,「陪读妈妈」这个群体也已经引起媒体、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学学者的广泛关注。看到许多陪读妈妈在这里人生地不熟,语言隔阂是常态,更困难的可能是遇上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抵制,除了理解,我总希望能尽点能力帮忙。
  小留学生的陪读有其必要性,但是,它也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就看父母如何扮演好陪读的正常角色。因为陪读,父母可以善尽监护责任,可以让孩子过上较为正常的家庭生活,更有利于亲情的延续。但是,如果父母事事代劳,孩子的独立性不长进、养成依赖个性是可能的后果。有一位陪读妈妈表示,她必须自我修练一个足够强大的内心,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国外开放、尊重的教育氛围中,自我意识萌发很快,加上爸爸长期缺席,陪读妈妈很容易陷入一种「单亲妈妈」的窘境。
  我见过多位智慧很高的陪读妈妈,有一位妈妈说:「陪孩子出国前,我审慎地全面评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个性、心理和我自己的家庭条件,先要确定孩子适合出国读书,毕竟,留学加上陪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如果孩子适合留学的前提不存在,我干嘛要辛苦地出国当陪读妈妈。」
  少数陪读妈妈因为想得太多,往往把自己弄得焦虑又忙累。陪读妈妈们一定要学会把问题丢还给孩子,让他们锻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外还替孩子做得太过太多,这也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很多陪读妈妈已经牺牲了前景看好的职场位置,但不应该完全失去自我,一定要留给自己一个成长和追求幸福的空间。别忘了龙应台女士的名言,我们和子女的关系终究是渐行渐远。
  很多「陪读妈妈」确实让人佩服,尽管在国外不一定顺利,她们很少抱怨「难」或「苦」,有人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真有几分道理。江苏社科院的学者方明先生呼吁,不要简单地以「伟大」来评判陪读妈妈,理性地说,自身不成长,「伟大」无意义。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