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7年12月05日
新闻内容
第B02版:先驱自媒体
客服父母
 作者:南桥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尚未终结,年度最雷广告已经产生:在某银行的留学信用卡广告里,一位刚出国八天的留学生,约了同学各自带菜聚餐。这娃能想到的家常番茄炒蛋还不会做,于是通过微信,跟睡觉的爸妈求援。爸妈语音留言,通话指教,最终在凌晨四点起床,用视频示范炒蛋。将近末尾,广告语出现了:“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此次营销是招行出资,给微信做广告,结果给中式家教做了负面宣传。此广告貌似是想以父母牵掛的诉求,感动受众,但催泪弹打出了一身汗的效果:谁家孩子这么熊就送出去留学了?
  很多网友提到了不顾时差影响父母作息的问题。那位留学生和父母相差12个小时,换算容易。我们这边根据夏令时的切换,差13到14小时不等,加减更麻烦。但一个人会用微信吵醒他人,就应该能利用手机上的时钟和百度,瞬间查出他人所在地时间。
  不要因现代技术沟通的便利,就为所欲为。技术让人无障碍沟通固然好,但可行并非必行(“Just because you can doesn't mean you should.”)。个人选择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有时候我看到老师课程里放上“网络礼仪”(netiquette)介绍,比如与人联系时该怎样称呼。不要以为美国老师都喜欢你直呼其名,有的人还是希望你叫他Dr.某某某的,不敢肯定,就该先正式一点。如此种种礼仪,在手机上网时也该有,得有人去总结一下。
  在时间方面,老师一般会在课程表中列出多久回复邮件,但很少有人会说自己什么时候联系不便。这已经是为人处事的常识:总不能太迟给人打电话,影响人家作息。这个未必有人专门去教,去上正规的netiquette课才能学会。这些都是潜移默化中学到的常识。素质好的人习惯了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自然会想到这个时候打电话会不会吵醒人家?对方本人可能不介意,其配偶则未必。对人的感受、处境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的混球多得是。坏消息是:一时间这种人活得更滋润,累的是那些设身处地替他人考虑的人。好消息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混蛋们周围的人都将远去。末了大家拼的还是人品。
  其他问题还有:当真孩子的世界比全世界都大?这种张牙舞爪的教育观,让一个人出门在外,缺乏必要的谦卑,日后势必吃亏。孩子为什么番茄炒鸡蛋都不会,就跑出来闯荡江湖?还有,一样东西不会,为什么信息渠道那么窄,只会找父母,不会上网搜搜?手机上不还有“下厨房”等各种应用吗?此视频煽情段位太低,槽点甚多,被全社会狂扁纯属活该。
  和我们这么远隔重洋教炒鸡蛋的做法不同,一位日本妈妈千惠由于得了绝症,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她就开始教孩子做饭做家务,让其掌握各种生活技能,以便将来身体健康,自食其力。这正是“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的区别。中国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大包大揽世间罕见,也是古来未有。这和家庭条件似乎并没有多大关系。我十月份回国,从桐城至合肥,途径一乡间中学,只看到马路上很多中年妇女在走。我以为是上晚班女工回家。司机说是陪读的妈妈们刚送完孩子上学,去菜市场买菜了。陪读蔚然成风,我们未来面临的新生代,是青少年阶段生活被外包出去的人。其间会出现多少社会问题,我们得有所预备。
  以西红柿炒鸡蛋为例,小孩发展阶段,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做在线客服。这个层次的家长,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在线教西红柿炒鸡蛋。你从小让他们变成机器,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等他们远走高飞了,你又把自己变成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客服。孩子有需要,你召之即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清晨三点半电话响起,不是发生了恐怖袭击,也不是遭人绑架。无非是要了解番茄炒鸡蛋。你爬起来,各种示范,细致入微。你不会看到:有你这24/7的在线客服,孩子学完即忘,用后即毁。不去培育小孩独立生活的能力,却早早将其一脚踢出去。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怕父母虎狼胆。也有父母生活空虚,孩子是最大安慰,他们是用这种客服的方式寻找存在感。
  第二个层次是做引路师傅。这个层次的家长,在孩子出国之前,教会了孩子如何炒鸡蛋。我这里强调的是“师傅”,而不是“老师”。你要教的东西,并非文化课内容。给孩子的生活一点多样性,不要让其在校学习,回家同类重复,以至于学习热情被搾乾。不如像那位得绝症的妈妈千惠那样,设想如果自己不在了——或者,不说这么不吉祥的,假如你作为客服网络坏了——孩子怎么为人,怎么做事?每一个父母都要在机会尚存时,带孩子一起做事,或个别授权,让其做饭、洗碗、拖地、换灯泡、收拾房间,钉钉不砸手,裁剪不割伤。在美国,我们还得跟孩子说说车库门电动设备坏了,怎样安全地打开。车胎漏气了,怎么去应急……不要以为有学校会专门开课教这些。大部分生活技能,是家长传帮带带出来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日后孩子如何,是其自我造化。
  第三个层次是做成长导师。这个层次的家长,教会孩子去炒自己都没有炒过、吃过甚至听说过的菜。家长有答案,若是训练良机,就不急于“授人以鱼”地拋出,剥夺子女自我发现的乐趣,和自我成长之必需。中国孩子长时间处在正规学习的环境下,被他人推著拉著学习,乃至学习不能自理。处在资源过剩时代,分明有不同渠道获得优质信息,却走不出父母的小圈圈。家长在自己还有可能的时候,指引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Youtube上一定有西红柿炒蛋炒得比自己更好的人。周围的老师朋友,一定有解决修车问题的更好办法。一个长时间依赖家长寻找问题答案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家长不要让孩子粘自己,自己也要有个人生活,不要去粘孩子。爱子女,就教他们爱周边的人,亲近附近的社区,结交周围的朋友,发现身边的资源。孩子若能自主学习,优化信息渠道,迭代学习网络,更新思维方法,换任何环境都有超强学力,都能自适应,那么未来的世界,势必落在他们手里。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