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7年05月20日
新闻内容
第D01版:副刊休闲
为什么欺诈叫“碰瓷儿”?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碰瓷”,也称“碰磁”,老北京人多用儿化音,称“碰瓷儿”或“碰瓷儿的”。齐如山所编《北平土话》称:“碰词(瓷)的,(碰磁的),此亦闲子之一种。每每持一物在庙会游人拥挤之处行走,遇机会则佯与人相撞,将物坠地,便行讹诈。遇强硬人,则软磨哀告;遇柔软者,则强赖,总以得钱为止。此即名曰『碰词的』。因相碰之后,便可藉词也,或书『碰磁的』。”
  有关“碰瓷”欺诈行为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碰瓷”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或贗品或已有裂纹的残次品往路中央或拐弯抹角处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藉机讹诈。干这种勾当的多是一些小古玩店,正经的大买卖家多不会以此骗取钱财。另说,“碰瓷”是清末一些没落八旗子弟“发明”的。在清廷统治的200多年里,旗人享有特权,生活相当优越。到了清末,随著清王朝的衰落,俸银、俸米越来越少,直至消失。为了生计,一些旗人除了变卖房产、旗地,有的还变卖了家里的瓷器、古董。但货真价实的瓷器极其有限,于是便有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多是手捧一件“名贵”的瓷器(实为贗品),行走于闹市街巷、庙会,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驶的马车或行走的路人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于是瓷器的主人就“义正词严”地缠住车主或路人,按名贵瓷器的价格要求赔偿。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欺诈行为为“碰瓷”,将干这种勾当的人称之为“碰瓷的”。清末民初时,京城街头以此行骗的时有发生。
  清光绪末年,崇文门大街有个“瓷儿张”,祖上为满洲正蓝旗章扎尔氏,后改汉姓张,家境败落后便在正阳门东车站(前门火车站)一带以“碰瓷”为生,人送绰号“瓷儿张”。他“碰瓷”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刚下火车的外地人,且“碰”得很有“技巧”。他手里拿个破瓷瓶,只要瞧准了谁,一碰一个准。被碰的人多是初到京城,为了赶路,不愿与其纠缠,自认倒霉,给几个钱走人。一天,“瓷儿张”见两位操著山东口音的人走出车站,看那衣著,像是有钱之人,便尾随其后,没走多远便往其身边一靠,只听“砰”地一声,一只瓷瓶应声落地。“这位爷,您走道儿看著点儿,怎么往我身上撞呀,我的宝瓶……”他一句话还没说完,一个大嘴巴就抽到了脸上:“小子,碰瓷儿碰到大爷头上来了,知道我是谁吗?”“您是……”“张鹏举!”接著那人又是三拳两脚,把他打翻在地,然后扬长而去。原来此人是光绪皇帝御前侍卫张鹏举,有“武显将军”之称。他武功高强,身手不凡。那天与弟弟刚从老家山东平度省亲回京,不想让“瓷儿张”碰了瓷儿。就他这三拳两脚,打折了“瓷儿张”的三根肋骨,踢断了脚骨,让他仨月没下炕。
  民国年间,“碰瓷的”多集中在前门大栅栏、天桥、王府井、琉璃厂等繁华街市,而京城各大庙会和劝业场里也时有“碰瓷的”。这些地方人多,便于下手。“碰瓷的”除利用瓷器碰瓷外,还有了一些新鲜玩意儿,如水晶眼镜、钢笔、八音盒、香水瓶等易碎品。与瓷器相比,这些物件小巧,携带方便,也容易摔碎。而随著自行车的不断增加,还出现了以碰撞自行车讹钱的。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