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版下一版 》
  • 每周热点回顾
    2018年12月01日
    新闻内容
    第A01版:首页
    缓解年轻人房租之重 减轻老年人孤独之苦 这是一条可行之路吗?
     作者:廓如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日前一则消息引起人们的注意。
      对于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来说,房租无疑有难以承受之重,而同时,对于成年儿女忙于工作甚至异地就业、自己长期独守空巢的老人们来说,孤独也有难以承受之苦。在中国杭州,一家养老院实行一种特殊方法,招募20多名年轻人住进养老院,每月只需交纳少量管理费,要求则是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老人。

      (一)
      在这家养老院所在的周边地区,一室一厅房租约为1500元。而这个养老院给年轻人提供一人一间宿舍,20多平方米,带独立卫生间和阳台,费用方面需交纳300元作为管理费,不过同时要求每月至少有20小时陪伴老人。
      年轻人报名相当踊跃,先后两批共有近一百人提出申请。
      养老院首先考虑年轻人做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是否有适合的特长能为老人提供一定的帮助,也优先考虑单身的无房人士,经面试和筛选,分两批招募了22名志愿者,每一期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是半年。
      这批志愿者们有男有女,其中,有人是大学毕业几年的书画培训工作从业者,有人不到30岁,从事硬件开发工作,也有人由于个人家庭经历,从小接触养老院老人。
      在白天正常外出上班之余,这些年轻人会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工作,大多是陪陪老人、聊聊天,也有人提供书法培训服务,同时增长自己的教学经验,还有人为老人们开办英语学习班,也有人在工作中社会上遇到问题后与老人们交流从而获得启发和成长。
      老人们当然也从这种机制中获益良多,有的与年轻人成为忘年交朋友,有的如亲人般相处。年轻志愿者们陪伴他们,和他们聊天解闷,为他们在外购买个人物品,教他们使用电子产品,为他们提供培训课程。在相处的过程中,老人们也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了解现代社会的更新变化与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
      有志愿者表示,感到现代社会与年轻人生活环境相对浮躁,因此更为喜欢老人院的安静详和,每天生活起居规律,10点睡觉7点起床,除了食堂晚饭时间在下午6点钟以前,这一点与年轻上班族的作息步调不一致,生活其它方面都感到非常适应。

      (二)
      与此同时,还出现另一则消息:敬老换房租,90后抢住养老院。
      最近中国苏州一家老年公寓先后住进了5名95后的年轻人。
      老人院90平方公寓,两人合租只需600元。但是想要申请入住,需要面试,有些还有才艺要求,陪伴老人的服务时间要达到每月30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养老院中有一位老人,自己有三个孩子就在本市居住。但这位老人认为,就算自己年纪大也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自己做出决定住进了这家养老院。
      这种“敬老换房租”的模式,不禁让我想起我自己的老邻居、老朋友。
      98岁的他,新西兰人,英国后裔,现住在奥克兰市一座条件相当不错的养老院里,每个老人一间房,两房各用一套卫浴间。
      他的儿女两人和孙辈两人,都在本市工作和学习,但常有出差、考试等情况,事业、学业、家务等也占用每个人不少时间和精力,无法每天看望陪伴他。
      他住在这家养老院已有两年,每一两周我会去看望他一次。年迈的他已经几乎不再下楼外出,但能够拄著枴杖在房间的内外慢慢行走。他双眼视力几乎失尽,听力仍然还好,可以自由地交谈。
      在这里,每天的餐饮都不用他操心,养老院会准备一天三餐和三次茶点。生活上,他拒绝院方安排人帮他擦身洗浴,坚持要自己完成。健康方面,有护士们一天监测多次,每天还为他按摩肩背和腿部,因为他在年轻时有一条腿受过重伤。在没有特殊情况出现时,医生会每周规律地到各个房间巡察老人们的状况。可以说,居住在这里,生活上没有任何可忧之处。
      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孤独。
      他说:我已经98岁了,在我这个年龄,所有朋友都已经离我而去,你能理解吗?所有的朋友都不在了。
      每次去看他,都是一模一样的场景:宁静的花园,鸟鸣声声,微风吹动窗纱,落地玻璃门外是永远不变的小阳台和白色盘花栏杆,远处是永远不变的绿树、永远不变的风景。
      每次坐下后问他,这星期过得怎么样啊?他几乎都是笑著回答:啊~~,一切照常,一切照常,我这里都是这样安静,你知道的。

      (三)
      时代在不断变化。不要说西方国家的主流早就没有年轻人与老人同住的风气,来到今天,就算是向来拥有家庭式养老传统的中国,也越来越难以做到儿女经常陪伴老人、照料到位,无论受人口流动,还是家庭矛盾、代沟问题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一辈不与老人同居一地,也出现越来越多父母与成家的儿女不再共居于一个屋簷之下的情况。
      也许,将来的人类社会,即使是有孩子的老人们,也要住进养老院,——当然没有孩子的老人,就更不用说了。
      在新西兰,去年一项统计数据显示,30%的老年人每天有8小时或更多时间为独自度过,全国有约1/5老人感到孤独。
      在新西兰,6年后,也就是2024年,预计1/4的人口将会年满65岁。12年后,也就是2030年,将有120万老年人。到2038年,独居人口预计将增加到60万。
      而把目光投向中国,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曾经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原有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已经被颠覆,现在,有15%的人口超过60岁,根据目前的预测,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至接近四分之一。
      而这一代中国的独生子女,即将成为孤军奋战照顾老人的一代,甚至可能出现2个年轻人,照顾4位年迈的父母以及8位更为年迈的祖父母的情况,希望这种2:12的极端情况不会太多吧!

      (四)
      不知道人类是不是世界上唯一会感到孤独的生物?
      如果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苦恼,经济能力不足,被住房成本压得抬不起头来,而老年人却缺少陪伴,并有与社会脱节之虞,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家庭式养老的时代,那么,为什么不尝试建立新的机制,比如以陪伴换房租,又比如不只是在养老院实行,也可以发展到社区、乃至在法律的保障下进入个人家庭?
      2018年3月,天津一位求“收养”不成的8旬丧偶独居老人,最终在孤独中去世。
      此前,2017年12月他张贴广告求“收养”,自称退休金6000元/月,不去养老院,“渴望有慈善爱心的人和家庭收养我养老送终。”他自述曾从事机械设计,2003年儿子一家技术移民去往加拿大。他也试过养老院,但因不适应饮食等问题没有入住。
      不过他的儿子回国处理后事时对他求收养一事表示愤怒,称其共有三子。
      据了解,他还有一儿在天津某医院上班,但很少看望他。
      有专家表示,中国养老院的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不足”,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老龄化社会,“在变富前先变老了”。
      对于这则悲剧的报道,有西方读者评论:没有照顾好年迈父母都怪罪在儿女身上。实际上这并不容易。我40多岁,很难找出足够的钱和时间让人人开心。要还高额房贷,要为自己退休养老和儿女大学教育存钱,所以我们工作时间又长又辛苦,还要抚养孩子,我们也没有保障,从事合同制工作。每周末父母来家里吃饭,抱怨我们怎么就那么忙。——而他们有两套房子,每年旅游度假两次。
    相关评论
    匿名网友  于2018/12/2 21:57:41评论道: 评论IP:127.0.0**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拼凑一堆字就觉得把问题说好了?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