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8年12月01日
新闻内容
第B01版:资讯教育
张老师谈教育 -《优秀是教出来的》「名校文凭」非万灵丹,请相信您的个人价值!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老师(张云腾)
  张老师,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曾任教于台北师大附中。移居纽西兰20年,他撰写本报教育专栏多年,主持的奥克兰AM936中文电台《优秀是教出来的》节目已迈入了第12年。张老师持续关注全球教育大趋势,对学生的专业发展、素质培养、亲子关系、留学等问题有深厚的研究。他创办的《奥克兰教育中心》主要从事课辅、教育咨询规划、留学辅导等服务,至今已经有许多学生成功入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在纽西兰和澳大利亚最激烈的医学院录取竞争中,众多张老师的学生年年脱颖而出。张老师出版过《纽西兰的活泼教育》、《荷媚波光》等书,也是《张氏心理学辞典》中神经和内分泌生理学条目的原始撰稿人。
  微信公众平台ID:besteduusa
  咨询邮箱:edu.to.best@hotmail.com

  朋友的孩子Simon从小就迷上苹果电脑,凭著兴趣、自学和努力,他练就了一身Computer Science和IT的好功夫,大学念的是药学系,当时却经常支援大学商学院的电脑系统运作。大学一毕业,他和来自美国的一位专业人士合伙成立电脑防火墙公司,业务遍及全球,考虑到必须组成更强大的工作团队,他把总公司迁到了澳洲墨尔本。Simon成就事业的整个过程,我看到的是兴趣、激情、努力、执著、能力和人才的加总,其中见不著名校情结的发酵和影响。
  我从2007年开始关注纽西兰中学生申请美国英国大学本科的情况,审视数以百计的大学毕业生案例,虽然故事还在发展当中,可以看出的端倪是,这些年轻人的成就与当初入读大学的排名无关,大学阶段的「重新洗牌」效应非常明显。而且,当初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学校者,目前反而在职场上开始展现其优势。

  她凭著杰出能力成为MIT招生主任,可惜,……。
  2006年,《少些压力,多些成功:指导你的孩子升学和升学后生活的新方法》一书首版发行,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招生办公室总监Marilee Jones和一位小儿科医生。她在书中奉劝父母们:「成功和幸福是一种心灵状态,和你读哪一所大学毫无关系。我们许多人没上过一流的大学名校,还是拥有了非常幸福和成功的人生。」这一段话出自顶尖名校MIT录取新生的把门人,自然格外引人注目,顿时热评不断。2007年4月16日,有人检举Marilee Jones在28年前应聘到MIT招生办公室时,她所填报的三所大学学历是伪造的。MIT迅速查明检举属实,10天后Marilee Jones满怀歉意地发表离职声明。
  MIT校长公开说明,1997年任命Marilee Jones为招生办公室总监时,完全根据她在过去18年的杰出表现和工作成果,和她所填报的大学学历无关。不过,校长进一步指出,有些错误并不是说一声「我很抱歉」就能被接受的,诚信廉洁的缺失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MIT、甚至是美国高等教育界的名人,Marilee Jones的能力、热情、亲和力和幽默感有目共睹,广获MIT同事、学生的好评和尊敬。遗憾的是,她没有勇气提前向学校承认错误,让这个污点在MIT伴随了她28年。其实,她拥有真实的大学文凭,她毕业于纽约州的一所小型天主教学院College of SaintRose,并获得了学士学位。多年之后,Marilee Jones身为相当于「学院院长」的招生部总监,对「名校崇拜」的抨击不遗余力,这变成了她的个人风格之一;有人说,因为她自己隐藏著这么一段难以启齿的经历。
  也许,当年Marilee Jones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那么地优秀。她没有显赫的文凭,却有能力为MIT筛选菁英人才,让MIT在世界名校的排名大战中维持不坠,甚至比以前更加亮眼。她的杰出和优秀不是来自大学时代的名校陶冶,是自己的资质、锻鍊、机遇和工作中的「自我成长」成就了她。
  2009年12月初,纽约时报报导了Marilee Jones复出的消息。她看到父母们一方面以高标准期待孩子,另一方面又对失败怀著高度的恐惧,她忧心父母们如何能在这种情境下养育孩子。潜隐两年之后重回职场,她调整了自己的角色:「与其指导孩子们如何申请名校,我更应该协助父母们去支持孩子度过紧张困难的时刻。」她发现,很多父母过分关注孩子如何才能进入大学名校,已经忽略了去了解、认识他们的孩子是「谁」,她很想帮助这些父母们重新、正确地去爱他们的孩子。
  经历了辉煌、难堪和波折的人生,Marilee Jones的故事见证了「学历不等于能力」。我相信,今后没有麻省理工学院招生办公室总监的头衔加持,她依然可以迎向另一个事业和人生的春天。

  名校光环不可恃,职场检验很现实,能力最靠谱!
  做升学咨询的时候,我发现「常春藤」这个词似乎具有兴奋剂的效果,即使咨询者对于「常春藤盟校」包括哪几所大学都没搞明白。究其原因,第一个当然是心理因素,认为家里出了常春藤子女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其次是功利因素,以为孩子拥有了名校光环,今后的人生就可以无往不利。我个人对于这两种心态的看法是,前者无可厚非,后者非常值得商榷。
  曾经有人问我:「申请美国大学时,如果把姓名改成洋人的拼写方式,是否更容易被顶尖大学录取?」这个说法让我震惊,心里头更涌起了一阵莫名的悲哀,有些人对于名校的迷恋与迷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告诉这位朋友,顶尖名校固然培养出很多菁英和人才,但是,这个世界上有更多更多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他们并不是名校毕业的,甚至未曾进过大学之门。
  多年前,有一位学生的父亲经常与我联系,移民前他在中国靠著自学和努力,取得了集律师、会计师和估价师三师资格于一身的傲人成就。他对儿子的期许是大学本科到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理工,毕业后去耶鲁大学拿个法学硕士,博士阶段到哈佛大学读心理和哲学。我经常想起这个勤奋、上课时累得偶尔打瞌睡的孩子,不知他目前过得如何?衷心盼望的是他能拥有健康和快乐。
  北京著名的留学辅导专家徐小平先生说:「我感激我的留学母校,她重新塑造了我,给了我本来没有的一切。我从来没有因为我的留学母校不是哈佛、耶鲁而自卑,我为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培养了我这样的人才而自豪!」Saskatchewan是加拿大一所以农业见长的普通大学。他又说:「我也有名校情结,但我更相信个人价值。」
  《这是一片鯊鱼出没的海域?请慎选「独立升学顾问」!》一文发表后,有家长问我:「不是名校毕业的升学顾问,可能成为称职的升学顾问吗?」好问题!前面提及的Marilee Jones、徐小平都是炙手可热的升学顾问,他们都不是名校毕业生;曾经签发过许多录取通知书的前耶鲁招生官Lloyd Peterson是Colorado大学毕业的;非名校毕业的大学招生官或优秀升学顾问多得不胜枚举。我刚刚看到一则Stanford大学法学院招聘招生官的广告,其中没有任何条件是关于「哪些大学的毕业生」。目前常春藤等顶尖大学的招生办公室里,有许多招生官来自于大家心目中的普通大学,一旦离职了,他们又成为很多菁英中学争相聘请的升学顾问。坦白说,迷信「名校学生就有本事帮你申请上名校」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名校录取都还没真正搞明白呢。要成为好的升学顾问,除了必须具备优秀的基本学养之外,专业能力、丰富经验、优质品格和协助学生的热情缺一不可。结论是,术有专攻,出色的升学顾问与本身是否名校毕业没有必然关系。
  Stacy Dale和Alan Krueger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多年来对「菁英大学教育价值」做过科学分析后,他们奉劝申请大学的学子们:「绝对不要认为,拒绝你入学的学校才是最值得你就读的学校。找一个专业强项符合你的兴趣,并且能提供足够资源和指导的学校,才是明智之举。决定未来成功与否,你自己的动机、企图心和能力,远比文凭上的学校名称来得重要!」「名校情结」常见于美国大学的申请者,有一位教育专家说:「孩子们进入心目中的大学很困难,因为他们『只想』进入很难进入的大学。」只有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的情况和自己的实力定位,才能避免「名校情结」可能带来的失落感。对你而言,最适合你的大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最近和许多计画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学生面谈,Stanford是最多学生的首选,孩子有大志向、有梦想是好事情,至少能产生激励学习的效应。我不忍心浇学生冷水,数字却是冰冷的,美国2018年大学本科入学班的「录取人数/申请人数/录取率」如下:Stanford(2,040/47,450/4.30%)、哈佛(1,962/42,749/4.59%)、八所常春藤大学加上MIT & Stanford(25,391/376,065/6.75%)。Stanford已经连续7年位列全美申请难度最高的大学!孩子们勇气可嘉,但也要认清现实。
  名校情结是否让很多人忽略了兴趣、埋没了潜能、失去了快乐?「名校文凭」是万灵丹吗?当然不是!目前正值纽西兰中学毕业生申请大学的关键时刻,期待本文能为朋友们带来一些释怀和感悟。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