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8年12月01日
新闻内容
第C03版:先驱文化
在新西兰教“人”
 作者:张之宁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经看过一篇央视驻外记者写的微信推送,她说“你年轻时候居住的地方,影响著你的一生”,异国的体验塑造了部分的我,出发时的我和归途中的我有了点不同。
  作为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师”这层身份使我更多接触的是异国的教育环境,所以我最大的转变是我的教育观。从小听惯了“素质教育”、“先成人后成才”,浸泡在新西兰小学和初中的教学环境中近一年,我开始思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这个“人”字该怎么写。
  我的主校每学期初和学期末的assembly上,校长都会强调“Respect、Responsibility、RiskTaking、Resilience、Reflection”,这就是校训,体现了这个学校的育人目标——人应有自尊,并尊重他人;人应认识并承担自己的责任;人应不停地尝试和冒险;人应提高自己抵抗困难的能力,遇挫后的恢复力更重要;人只有反思才会进步。这些主题关乎“人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与问题相处的能力。我觉得这才是“素质”二字应有的意义。
  刚开始我们会开玩笑说羡慕这里的小学生吃喝玩乐的童年,会惊讶于这里的中学生还在学分数。在这样的表象下,学校教育呈现出来的结果都反映在细节上——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孩子们自觉排起长队接水;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不小心从我相机前走过会连声道歉;在知识竞赛中遇到选择难度等级这样的问题时都敢于迎难而上,对手赢了比赛后也会真诚地送上掌声和拥抱;一群男孩担心受伤的麻雀被行人误踩而围成圈保护……􀁗􀁗如果说人的“一撇”是对所有孩子普适性的教育目标,那么人的“一捺”则是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档案,上面细致地记录著他的优势与劣势、进步的轨迹、下一阶段的目标。如何发现每个孩子的擅长和短板?
  一是尽情释放天性。这里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们的性格特征非常明显。我之前一直有一个刻板印象,活泼开朗比害羞靦腆要好。现在我认识到不同的性格自有合适的生存和发展路径,比方说我逐渐发现活泼开朗的孩子更有运动细胞,在学校体育比赛中是佼佼者,而内向的学生却经常能在图书馆里遇见,他们的拼读和写作能力在班里遥遥领先。
  二是为他们创造多元的世界。学校几乎每两周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体验项目,孩子多听多看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强项和弱项;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试探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爱好与能力。比方说在我的乒乓球小组里有一个四肢不太协调的小胖子,他在学校的talentshow中以幽默机智的主持风格大放异彩,很多在我的汉语课上比较吃力的学生在这场show中都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平时课堂上接触到的也只是他们的其中一面而已,我一直都忽略了他们是丰富的个体。
  我逐渐意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一句“认识你自己”。它的最终目的是唤醒潜伏在每个孩子体内处于睡眠状态的能量,让孩子永保好奇,允许他们盲目地尝试,在不断的试探中补充知识体系,锻炼思维方法,提高做事能力,最终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心之所向,定位自身坐标,从而确定发展轨道。
  近一年的海外教学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我觉得体验比经验更重要。唯有亲身体验,才能验证对错,填补细节,世界观才会一步步地完整。
  这一年里,所有的笑话都是经历,所有的碰壁都是路途,我敝帚自珍。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