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版下一版 》
  • 每周热点回顾
    2018年12月07日
    新闻内容
    第A01版:首页
    投资中国有风险 新西兰国民品牌遭甩卖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新西兰超市的冷冻甜品柜,冰激凌永远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新西兰人超爱吃冰激凌,平均每人每年都要消费掉几十公升(这大概也是新西兰位列全球第二肥胖国家的原因?),而来自本土的Tip Top冰淇淋,无疑是让很多新西兰人脂肪囤积的“罪恶根源”。
      Tip Top冰激凌在新西兰是国民品牌,首先是因为它便宜,一桶2公升装的Tip Top,在超市只卖六七块纽币;其次是因为它用新西兰牛奶做原料,充满奶香和甜味;最后自然是因为它资格老了——从1936年在惠灵顿一家商店问世以来,Tip Top已经苦心经营82年,一度成为整个南半球的冰激凌霸主。
      而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新西兰名牌,却传出了被甩卖的消息。Tip Top的东家、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在12月6日宣布,考虑出售其持有17年的Tip Top冰激凌品牌。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MilesHurrell说希望Tip Top仍然被新西兰人持有,但作为恒天然仅有的冰激凌业务,Tip Top已经进入投资成熟期,出售成为选项之一。为出售交易提供咨询服务的是新西兰第一资本公司(FNZC)。

      (一)
      但是往深了看,恒天然之一决定更像是“壮士断腕”的无奈之举。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原料供应商,恒天然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摔跤不断,虽然获得了高速增长的中国消费者群体,但在各种项目上亏得一塌糊涂。从2005年投资三鹿亏损2.5亿纽币,到肉毒桿菌乌龙事件赔偿1.83亿纽币,到涉嫌操纵奶粉价格被中国有关部门判罚1亿纽币,再到最近在贝因美投资上巨亏4.05亿纽币,恒天然在中国可谓“命运多舛”。
      由于投资中国巨亏,恒天然董事会正在重审其投资项目,并且需要兑现在新财年将债务水平减少8亿纽币的承诺,资产出售自然被提上了日程。
      这已经不是恒天然第一次考虑出售Tip Top。农业部前首席顾问、乳制品专家Peter Fraser回忆说,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恒天然曾陷入现金流枯竭,当时管理层提出了出售Tip Top的想法。
      当时的背景是:全球都在收紧信贷额度;新的全球乳制品贸易(GDT)网上拍卖系统价格走势和恒天然判断相反;国家党取代工党执政,成立了少数派政府;恒天然情愿囤积奶粉也不愿以市场价出售,南坎特伯雷的库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但奶农没有得到支付,因为奶粉没有卖出去就收不到钱,而奶农没有钱就无法偿还银行贷款。
      而压倒骆驼的稻草,是三鹿事件后恒天然在中国公关危机加深,以致于自有品牌安佳(Anchor)和安满(Anmum)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当时恒天然的管理层告诉农业部:出售Tip Top以及恒天然南美业务是快速回笼资金的最佳方案。而Fraser说,他和同事开始每周和恒天然高层会面,研究恒天然的资产负债表,结果发现如果不尽快出售资产,恒天然将很快成为新西兰政府的紓困目标。

      (二)
      这家新西兰乳品业巨无霸在2001年由工党政府通过特别立法,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行业并购重组中诞生。当时商务委员会出于竞争的担忧反对合并,以致于政府不得不绕过商务委员会。而Fraser在访问恒天然高管后,他对这家“大到不能倒”的企业顾虑重重。
      “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价格在不断下跌,另一方面是恒天然在不断囤积乳制品。它不知道市场的底部在哪里,只能继续囤积,这导致了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同时现金流正在急剧减少。”
      雪上加霜的是,恒天然无法在美国金融市场获得信贷。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大银行都需要处理巨额的次级债,在放贷标准上全面收紧。当时恒天然的负债几乎全部是美元(因为美元是全球乳制品交易的通行计价单位),但它在国际货币市场已经借不到美元。
      而由于恒天然垄断了新西兰的牛奶收集,奶农和恒天然之间在支付上存在链式反应。恒天然的现金流危机,也意味著奶农的现金流危机。
      银行可能不会担心恒天然违约,但对奶农显然就没有太大信心了。这直接导致奶农债务从无到有的膨胀到200-300亿纽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Tip Top成为恒天然急需套现的待售资产。之所以在当年最终没有出售Tip Top,一是因为国际乳制品价格在2009年“绝地反弹”,走出了一波上扬行情;二是因为恒天然最后获得了来自欧洲市场、以英镑计价的大额贷款——尽管付出的利息不菲。

      (三)
      Fraser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当年的恒天然距离政府紓困只有一步之遥。而今时今日的恒天然,由于投资中国巨亏和缺少真正的收益留存计划,在财务报表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年净亏损。出售Tip Top也许只是普通的商业决定,但它背后反映出恒天然的经营困境有多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恒天然宁肯变卖新西兰国民名牌,也不愿放弃其中国投资——哪怕这笔投资一直在亏损。根据同天公布的通告,恒天然和贝因美达成原则协议,在2018年12月31日前重新取得对澳大利亚Darnum工厂的100%股权;同时双方将签署一份奶粉原料购买的多年期协议。之前贝因美和恒天然分别对Darnum工厂拥有51%和49%的股权。收回全部股权后,Darnum工厂将专注于为中国消费者生产婴儿配方奶粉,成为恒天然扩大中国二三线城市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组成。
      跟潜力无限、成长迅速的中国市场相比,哪怕新西兰的国民品牌也只有靠边站——恒天然的商业判断妥妥的正确,但对于Tip Top粉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无奈的遗憾。

      附:Tip Top历史大事记

      1936年,新西兰人Albert Hayman和Len Malaghan在惠灵顿创建了第一个Tip Top冰激凌商店。同年,“Tip Top冰激凌公司”这个新西兰品牌诞生并註册商标。
      1938年,Tip Top的冰激凌店成为北岛最大冰激凌品牌。在南岛的但尼丁、Nelson和Blenheim也拥有了销售网点。
      1962年,两位老搭档在奥克兰的Mt Wellington建设了当时最为先进、面积最大的冰激凌工厂,Tip Top成为国民品牌。
      80年代,随著国际化扩展,Tip Top在南岛的基督城和澳大利亚的Perth分别开设工厂;其中基督城工厂在当时主要为了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
      1997年,Tip Top被Peters & Browne’s Food收购,成为一个年产值5.5亿纽币、独霸南半球的冰激凌巨头。
      2001年,恒天然集团收购了Peters & Browne’s,Tip Top也成为了恒天然集团名下的子品牌之一,继续独立运营。
      2007年,TopTop在基督城的工厂关闭,所有产能都转移到奥克兰工厂。
      如今Tip Top拥有约400名员工,每年生产超过4亿升冰激凌,耗用200万升新西兰牛奶。Tip Top不仅在新西兰销售,也出口到日本、中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尼以及各个太平洋岛国。

      如果在新西兰旅游,不妨去超市买一盒2升装的Tip Top冰激凌尝一下,价格相当便宜。不过Tip Top冰激凌非常甜,比我们平时在中国能够吃到的冰激凌要甜很多,所以如果肠胃不好或是有糖尿病的朋友,还是浅尝辄止吧!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