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8年04月21日
新闻内容
第B04版:先驱文化
海外大陆移民的华人与“上流社会”或者阶层辨析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我为什么主要想谈的是新西兰的来自大陆的华人呢?

  这是有原因的:
  1.这个群体跟马来西亚华人台湾华人香港华人在很多思考问题价值观具体文化认知方面还是有不少不同点的;
  2.同样是海外华人,因为身处的国家不同,是“橘”还是“枳”会是一个问题。比如很明显,澳洲米国华人我感觉还是更加ratrace一些,新西兰的这个群体,相比较于其他typical典型的其他社区,还是更加紧张于功课补习上进勤奋,但是相较于美国澳洲的同样来自大陆的华人群体,会更加稍微轻松点,更加觉得“生活本身”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离开这个大前提去讨论问题,就会发现鸡同鸭讲,大家的讨论其实问题的焦点是模糊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那么大陆移民到海外的华人有什么独特性呢?
  1.早期移民。矿工的后代,或者他们从国内带来的家属或者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家庭。基本在“屋伦会所”这些地方。
  2.来了二三十年的移民。基本是那个年代的“学之娇子”,早期学霸,技术移民比较多。稍微错失了国内“经济腾飞”的机会,在新西兰基本白手起家。他们很知性,勤奋。观念上很认同新西兰价值观。一般比较谦逊温和务实,生活踏实节俭,对local当地社会资源比较有清晰的了解。
  3.就是我这种来了几年到十来年的。
  其中又有几种形态:
  A.有的九十年代就拿了移民,然后回国发展,后来因为孩子的教育才又回到新西兰的策略性候鸟型主要根据地还是在国内的移民;
  B.先生或者太太一直在国内,不错过国内的经济腾飞,太太或者先生带著孩子在国外几年十多年甚至有近20年的。这种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好,会自我认知在华人的“上流社会”,一般孩子上私校。也有满意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循著中上优质公校的路数的。
  C.夫妻家人同在新西兰的。这种就一半一半了,有的带了些经济基础过来,那么一方工作一方可以专心于家庭,有太太专职于家庭的,也有先生专职于家庭的。大部分还是夫妻都工作。因著华人不容易找工作,也有不少做些房地产或者其他独立生意的。一般经济条件相较于普遍的其他社区来讲,应该都还是不错的。
  D.最近几年过来的。除了亲属移民可以归于以上几类传统项目,新近移民的不少“豪”级。内容有些近似于B类。财富空间想像力更大。有的来了有很清晰的思路:就是冲著新西兰是通往美国籐校的跳板来的。新西兰价值观,社会生活,新西兰的福利,对于某些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部分都可能都已经移民了香港的朋友来讲,其实不是很在意的,更不是那么有兴趣“融入”了,对新西兰的社会生活体验只是一个附加值加分项,有没有不是关键。
  E.留学生转化来的。
  (我所清楚的大概是以上几种,欢迎朋友们继续补充,微信联系号:v29042825)

  二.之所以想谈海外大陆移民和上流社会是源于芍园群的一个小讨论引发的思考:
  W:阶级是一种客观存在,由意识形态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人群层次,不必迴避,要交给孩子去面对,包括我们自己。
  阶级不是根据财富多少去划分的,是意识形态的。
  还有朋友补充,建议去看BBC的Class and Culture
  在新西兰时间有点久了,而且,自己一向是个无阶层论,尤其经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洗礼过,甚至对勇于奋斗的于连似上进派一向满怀敬意的,虽然准确来讲,父母是省级单位领导和高工,在武汉“工人阶级”三代同室户口难求我们一搬去武汉就是百几平米的几室几厅,在早期的深圳也是人均百多平往来白丁也有医学博士也有各层领导这么一个情况…但我还是不觉得有什么阶层…
  中国有阶层吗?说真的,我不觉得有。
  阶层,不光有稳定的意识形态,还要有近似的生活模式,和这个阶层的集体意识。现在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有钱人算一个阶层吧?好像又不是。
  因为改革开放,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财富阶层的来源其实很多样化,受过教育的没受过教育的,江湖上乱闯出来的,下岗后倒买倒卖的,完全没受过教育的,撬墙角上位的,走偏门的……这些人在一起会有“共同意识”和“语言体系”么?您要说是,我肯定不说不:)
  而且,在天朝的生活人文环境下,成功成了所有人的唯一人生目标,现在更加简而化之,就是“金钱上的成功”,名也好,官也好,最后指向都是一个字:钱,所谓笑贫不笑娼…
  我要是在天朝,我肯定就这一个目标:搞好关系也好,做生意先做人也好,心灵鸡汤也好,网红也好,女德班也好,怎样把大学申请里的社会活动的公益行为说得怎样漂亮也好…最后的字里行间各种缝缝里,就好像当年鲁迅看见“吃人”二字一样,现在都是一个字“钱”,这就是当下天朝认同的成功,说别的都是科幻和可笑,别谈什么“情怀”,基本可以送六角亭了……
  这种思路其实就是这位朋友很想说的“阶层”吧?

  三.新西兰的阶层阶级观念

  我怕我理解错了,赶紧又查了查谷歌先生英文版,尤其重点看新西兰的阶层概念“class””upperclass”……
  基本上是个经济概念,或者人家说是传统的或者“殖民时代”概念,直接是谈百分之几的人收入如何,有钱人和收入高的人是两个概念,收入高的打税高,有钱人不一定是打税高的人,wealth和income不是一回事,蓝领白领云云“Classes are major social groupings where the members of a group share similar levels of economic resources,property,status and prestige.“
  很清楚了吧?还是一个经济概念,不是一个纯意识形态概念。
  那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新西兰的阶级或者阶层,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新西兰。
  原来我们一直抨击新西兰不思进取人家早就讨论过了,我这里原文翻译如下:
  “新西兰的平均主义被评价为不鼓励上进和个人成就,又叫『高罌粟综合症』(』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英文表达)
  新西兰人更倾向于珍惜谦虚的品质,他们不信任那些自我吹嘘的人,尤其不喜欢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哪怕他们确实比别人更有才华和成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如此推崇埃德蒙德‧希拉里的原因,因为他总是很谦虚,甚至还有讨论说前总理Norman Kirk的死也很可能是因为他的极度谦逊,因为他完全可以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采取更好的医疗条件或者私人医疗”(文见Wikipedia《Social Classin New Zealand》)
  文中也提到:作为第一世界队伍里的新西兰,一般来讲是一个Classless Society(无阶级的社会),当然也有专家不同意,觉得新西兰还可以更加Classless一些。
  新西兰当然不同人群有财富上的区别,所以有decile不同的校区等,但更加可以看到classless humility modest一直是新西兰的标签,和新西兰人的社会理想和追求,也是新西兰核心价值观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为什么这些朋友要强调这个呢?
  1.应该是故国教育的成功,阶级意识深入人心,不依靠这套体系认知,我么很可能就会有些迷失,怎样知彼知己,怎样有自知之明,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各个阶层,高的低的,等等。
  2.故国普遍存在的鄙视链的需要。人人都笑人,人亦被人笑。大家处之泰然。被人笑而淡然受之: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归到修为心性。去笑人呢?笑不笑再说,争取到可以笑人的资格,就是成功么,有钱么。
  有了以上两项认知,认清了自己的阶层,自然容易找到自己的圈子…
  殊不知,这圈子就跟我之前提到了,各种身份都有,受过教育的没受过教育的家世好的家世差的,捞偏门的走捷径的,钱的来路也是各种五花八门,在中国大变革时期,个人也都有自己不好言语的故事,英文也有说new money old money的说法,那么自己以为的那个圈子的各种欲言又止互相猜疑各打小算盘不也是很自然的了么?
  所以,在新西兰这个大氛围下,除了体系的大慈善,就是整个社会的努力其实是有些平均主义倾向的,整个社会是纺锤形结构,其实瑞士芬兰瑞典等欧洲国家已经是很普遍的这种社会理想了,不过,中国人民更熟悉的美国澳洲应该还是更加capitalism一些,基本就是“你行你上”“谁狠谁赢”的意思

  五、那么说了半天,这个话题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心态,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往哪个方向调整…
  如果我们生活在这里,不知道这里之所以美好的原因,还在刻舟求剑,身在曹营心在汉,还继续强调已经不合时宜的社会价值观,可能这样的朋友的心态就会跟大环境拧巴起来,当然,目前华社这些观念还是很有市场的,还是不少人身在新西兰,脑子观念还在一万多公里以外,他们觉得新西兰不错,却没有好好去研究一下去探索一下,这个“不错”的源头正是在于这种全民意识和整个社会为了这种classless/equity做出的努力…
  希望华族里感觉自己蛮upper class的聪明如你的朋友早日打开那个小圈子的大门,真正跟新西兰的社区人民国家结合起来,让我们像阿凡达一样跟我们的小宇宙打通连接起来,我们的生命才会如源头活水,我们的根才会深深扎进现代文明的土壤中,让我们自己,我们的后代,我们所处的国家,都因为我们观念的改变而更加温馨美好进步……
  只有这样了,我们才会在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财富不同胖瘦美丑的里感受彼此的美好和尊重,因为,we are one nation.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