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8年07月12日
新闻内容
第A06版:先驱专题
补贴还是倒贴?请斯嘉丽吃蛋糕,新西兰纳税人花六个亿!
 作者:吕霈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攻壳机动队,梦工厂
  

图片来源:斯嘉丽·约翰逊 Facebook
  

彼得·杰克逊
  2017年,超级英雄“黑寡妇”饰演者、著名女星斯嘉丽·约翰逊款款走进下哈特一家咖啡馆。“在这里我吃到了这辈子最棒的巧克力蛋糕”,斯嘉丽这句话让这家叫ZanyZeus的咖啡店成为了“网红”,只在每周六上午才现做现卖的斯嘉丽同款蛋糕也成为当地人热捧的对象。
  斯嘉丽来新西兰是为了拍摄好莱坞动作大片《攻壳机动队》,她主要在惠灵顿生活了6个月。在电影宣传期间,她特别提到自己向来注意饮食健康,唯一不能抵御的诱惑就是下哈特的巧克力蛋糕。
  蛋糕的背后,是新西兰政府为吸引国际大制作、大明星来新西兰取景和拍摄的庞大补贴计划。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新西兰影视项目补助金”(New Zealand Screen Production Grant,简称NZSPG)评估报告,这个计划持续了8年,花了纳税人近六亿纽币(具体数字是5.75亿)。
  以斯嘉丽·约翰逊的片酬为例,拍《攻壳机动队》让她进账1200万纽币,其中由新西兰纳税人支付的部分为300万纽币。这是因为按照NZSPG规定,有新西兰深度参与制作的合拍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政府将补贴所有制作成本的25%给制片公司。《攻壳机动队》的总制作成本是1.22亿纽币,换算下来新西兰纳税人垫付的部分为3060万纽币。这部片在美国上映后,总票房只有5922万纽币。这意味著新西兰人成为仅次于制片公司的“冤大头”,给这部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并且涉嫌将亚裔女主“白人化”的漫改失败作品买了大单。难怪国会议员、行动党党魁David Seymour会忍不住开喷:“我认为应该让新西兰人自己说说,看他们愿不愿意贴钱给斯嘉丽·约翰逊。”
  政府影视补贴计划的前身,是90年代末新西兰政府为资助彼得·杰克逊爵士拍《指环王》三部曲而实行的临时退税计划。《指环王》的成功——票房上的、口碑上的,还有17座闪闪发光的奥斯卡,让新西兰陷入举国欢腾,也开启了政府资助国际影视制作的“潘多拉魔盒”。2010年正式启动的NZSPG计划,就是政府希望把惠灵顿打造成为南太平洋好莱坞的激励性尝试。那年如果不是当地市民自发阻止,惠灵顿机场差点就竖起一个巨型的“惠莱坞”(Wellywood)标志。在NZSPG计划启动后,高达5.75亿纽币的政府资助覆盖了《吹梦巨人》、《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银河护卫队2》以及《霍比特人》三部曲等多部跨国制作;仅《霍比特人》一个项目,新西兰政府就垫付了1.61亿纽币的制作成本。
  但是取得的收益如何呢?根据NZSPG报告,最近三年政府补贴为1.771亿纽币,但新增税收只有1.269亿纽币,也就是说政府投资的收益约为-5000万纽币。
  在金融界,“好莱坞会计”一直是对财务不透明的揶揄。为了给政府补贴行为“挽尊”,NZSPG报告称虽然政府收入减少了,但影视拍摄给当地创造了经济效益:新西兰政府每补贴1纽币,给当地带来2.39纽币的净经济效益。但这个结论正在受到同行评议的严厉反驳。通过使用相同原始数据,独立研究称1纽币政府补贴只能带来70纽分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是净损失。
  究竟哪种观点更准确呢?我们不妨看看《霍比特人》这个从头到尾都在新西兰取景、新西兰拍摄和新西兰后期制作的三部曲。《霍比特人》全球票房换算成纽币大概是43亿,但是在拍摄制作的五年里它给新西兰税务局缴纳的所得税只有——23.4万纽币,以28%的企业所得税倒推,应税收入才83.5万纽币!
  然而理性的数字已经无法阻止政府越来越膨胀的野心。由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掌镜、正在惠灵顿拍摄的《阿凡达2》和《阿凡达3》,很可能创下新西兰政府影视补贴的天文纪录。为了展现壮丽多姿的潘多拉星球和扑朔迷离的异星物种,两部电影的制作费用可能超过10亿纽币。根据2013年政府和卡梅隆达成的协议,新西兰补贴比例在20%-25%的上限区间,并且由于“给国家带来了显著利益”,不排除进一步追加补贴。这意味著新西兰纳税人至少会给《阿凡达》系列拍摄垫付2-2.5亿纽币。
  虽然这个NZSPG计划是国家党政府的产物,但工党政府上台后并没有打算废除。财政部长格兰特·罗伯逊(Grant Robertson)是惠灵顿市中选区的国会议员,三分之二的政府补贴影视项目都在这里制作和拍摄。罗伯逊表示:“我觉得我们处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显然投入多少是有限制的——这是任何补贴项目都有的限制——但就我看来,新西兰做得不错,它(补贴)带来了大量人才,对这个行业尤其有利。”
  罗伯逊的评价很可能是在说维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这家由理查德·泰勒和彼得·杰克逊创建的全球领先电影制作公司已经成为“惠莱坞”的重要发动机。它有著330名员工、琳琅满目的特殊道具和超级大的制模工坊,还有为游客提供观光讲解的维塔工作室之旅。从本质上来讲维塔电影工作室是一家价值4000万纽币的商业地产公司,它为电影拍摄提供厂房空间、道具制作以及设备租赁。
  但维塔的真正内核在于维塔数码(Weta Digital)。这家特效制作公司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视觉特效专用超级计算机,每年光电费就烧到了七位数。维塔数码有1650名员工,集中了惠灵顿80%的影视工作者,这里也是人才全球化的一个缩影:维塔数码有四分之一员工都持有工作签证,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出生在海外、已经入籍的新移民。维塔数码是新西兰移民局的认证雇主,这意味著它可以为雇员申请优才工作签证(Talent Work VIsa),员工无需经过移民局打分系统,只要给维塔数码连续工作两年就可以申请居留权。
  全球人才招募推动了维塔数码的爆炸式发展,从《指环王》、《金刚》、《纳尼亚传奇》、《丁丁历险记》、《钢铁侠3》、《速度与激情7》、《哥斯拉》、《银翼杀手2049》、《复仇者联盟3》到今年年底即将上映的《牵引城市》,维塔数码已经发展成为好莱坞顶级大片的特效首选。而根据维塔数码首席运营官大卫·赖特(David Wright)的说法,政府补贴是帮助维塔数码留住客户的重要手段:“这个行业只有几家精明而强大的客户,在维持客户关系上我们可用的筹码有限。”他说政府补贴是让好莱坞考虑新西兰的先决条件。像维塔数码参与制作的《攻壳机动队》,如果没有新西兰政府的补贴,制片公司梦工厂的首选拍摄地点是更具后现代气息的柏林而不是惠灵顿,这样一来“寡妇姐”恐怕永远也吃不到那块让她毕生难忘的蛋糕了。
  谈到维塔,总是绕不开一个名字:彼得·杰克逊。这个童心未泯的大胖子从小到大都被一种叫“Weta”的新西兰独有昆虫吓得要死,最后却用了Weta作为自己公司的名字。作为全世界最有名的新西兰人,他拥有维塔数码四分之三的股权,维塔工作室的三分之一以及独立制片公司Wingnut影业。根据NZSPG报告,与彼得·杰克逊相关的全部电影项目,80%都获得了新西兰政府补贴。而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这位“惠莱坞之王”表示政府补贴没有一分钱是给他或他的公司。
  “政府补贴是给片商的,资助他们在这里拍摄电影。”他说只有靠补贴机制,才能让新西兰与其他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了解电影行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他用邻国澳大利亚作为例子,指出这不是一场关于政府补贴是好是坏的辩论,而是其他国家都在做相同事情的现实:“如果其他国家没有补贴电影行业,我们处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根本就不会有这场辩论”。
  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副教授迈克尔·汤姆(Michael Thom)说,新西兰已经成为跨国电影制作迫使政府补贴加码的有趣案例,他认为各国对影视的补贴已经成为一场代价高昂的竞赛。汤姆说根据他的研究,国家扶植电影工业的每1块钱,只能给纳税人带来10分钱的收益。“很少有人会容忍其他行业存在如此高额的补贴。你能想像石油公司这样做吗?或是银行业?不发生街头暴动才怪。”
  然而杰克逊用他一贯的简洁终结了所有讨论:“你们似乎是在问新西兰是否需要政府补贴。在我看来这问题很简单,它取决于新西兰是否希望存在电影工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