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8年08月14日
新闻内容
第B05版:先驱文化
香港 :烂掉的苹果还是希望的摇篮?
 作者:杨林沙宕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五年前,J从广东移民来到新西兰;
  在新西兰的日子,他一天班都没上,全是在攻读学位,先是硕士,后来是博士。
  在奥克兰大学取得旅游博士学历,随即应聘到香港某大学任教,也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
  2018年8月回到阔别已久的新西兰,与其说是陪妻子和女儿来旅游,还不如说是他自己想回来,回来看看这个当初历经千辛万苦才取得永久居留权,后来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又暂时离去的地方。
  J和妻子带著在奥克兰出生,在香港长大的女儿,游了北岛游南岛,坐游轮游米佛峡湾,乘直升机看库克冰川,算是真正触摸了新西兰。移民的最初那几年,一心扑在学业上,压根儿就没有去过南岛,即使在北岛,都没怎么离开过奥克兰。
  同行的还有另一个朋友的家庭,他们是第一次来新西兰。行程就要结束了,他们疑惑地问J:这么美的地方,你们好不容易移民来了,为什么后来却离开了呢?
  J苦笑著,没有回答朋友的问题。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在新西兰旅游的这十几天,是这几年来感觉最轻松、最快乐的日子。可以不用面对繁重的工作,可以不用发愁会不会突然被学生堵在教室里面大加责难,可以完全放下身心,全然将自己融化进这里每一个移动都是美丽风景的舒适环境。
  旅游结束了,临别前,一个从事房地产中介的朋友邀约到他家共进午餐;还有几个未见面的朋友也会来为他们送行。有的朋友,是J离开奥克兰后就再也没见过,甚至都没有怎么联系,而这次听到他们回来,这几位朋友都表示要放下所有的事情,一定要来见见面。
  十年,累积起来有三千多个日子!岁月在每个人的脸上都刻下了无情的印痕。曾经俊俏的面容,都已爬满了皱纹;当初年轻的身形,也已经不再挺拔。但是J还是客气地对朋友们寒暄说: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都没变?而这些在新西兰的朋友们却直言不讳:J兄,你瘦了!怎么了,过得不好吗?
  既然朋友们都如此“耿直”,J也不想装了,他实话实说:可能是因为不适应吧。
  “你不是广东人吗?在香港说著同样的语言-广东话,吃著同样的饭菜-广东菜,有啥不适应的?”朋友们不怎么理解。
  “换句话说吧,每天也没什么特别开心的事,压力也很大,每天都很纠结,所以才不适应吧。”J回答说。
  朋友们还是不理解,难道在香港高校当教授不是一份好的工作?香港高校教师的工资比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都要高,至少比新西兰好;还有,虽然上课用的是英语,可生活中讲的都是从娘胎里就学会的粤语,难道还比不上在奥克兰?
  于是,J与朋友们的话题就围绕著“香港”展开了。
  与所有的新移民一样,J和妻子也是怀揣著斑斕的梦想移民新西兰的。可是,他自己求学的经历和妻子求职的过程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这里并不是梦里面那个天堂,尤其对母语不是英语的外来者来说,甚至连原居地都不如。寒窗苦读数载,J在奥克兰大学修完了硕士,没有找到一份适当的工作;在导师的劝导下,又续修了博士学位。没想到高处不胜寒,拿著这个学历要想找到一份无论是薪资还是地位都说得过去的工作,简直是难上加难。在寻找在本地的工作的同时,他尝试著往海外投放简历。本来并不抱什么希望,可是没曾想,却得到了香港某大学的面试通知!他应约飞往香港面试,由于他在广东、奥克兰两地丰富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加上母语又是广东话,顺利地被这所大学录用了!
  妻子闻听这个消息,又喜又忧。喜的是,老公这匹千里之马总算遇到了伯乐,他的才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忧的是,她自己喜欢上了奥克兰,不太想离开这里。俩人经过反覆考虑,还是决定去香港。
  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卖了,包括房子。他们想,以后回新西兰的机会不多了,即使来,也就是度度假而已。
  带著出生才不到一岁的女儿,J和妻子怀揣著对未来无限的期许踏上了去香港的路。登上港龙航空公司航班的那一瞬间,J回首看了一眼奥克兰的夜色,心里默默地说:奥克兰,对不起,我走了,再见!其实心里在想,可能要很久很久才真的再次见。
  办好入职手续,J踌躇满志地登上了大学的讲台。没想到,第一堂课就碰了一鼻子灰。首先,系主任在向学生介绍他的时候,课堂上的掌声稀稀落落,有的学生甚至连头都没有抬起来看他一眼。事后他了解到,学校里的教师有许多不是从美国就是从英国一流名校回来的,硕士博士一大堆,香港学生心里根本就不会把小小一个新西兰放在眼里。当系主任完成介绍,飞也似地“逃出”教室,把他一个人留在教室。
  J开始讲课,当讲述到中国和世界的旅游环境对比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讲了一句话:我们中国。话音未落,后座一个学生站起身来,大声懟道:这里是香港,不是你们中国!你会不会讲课?不会讲课,请滚回你们中国去!
  J生性温和,但这一次他没有忍气吞声。他在课堂上对这个学生不尊重老师的态度表达了谴责。课后他找到系主任投诉,没想到那个学生先他一步告到学生会,学生会直接告到校长那里去了!校长把J和学生约到办公室,不是谴责学生,而是对J进行了警告!
  原来,香港高校是被看成是服务业,学生付费上学,就是学校的上帝。学生们在课堂上对教师发难是家常便饭;而学校在处理师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学生。转过头来,校长总是让教师们顾全大局,委曲求全。
  香港的每一所大学都有学生会,这是学生的自治组织。由于香港的体制沿袭的是英式教育体制,学生会的势力很大。只要有学生对校方有意见,学生会往往都会组织大批学生到办公室,甚至在校园里围攻教师,甚至校长都不能倖免。某大学的一个班级对学校推广普通话有意见,认为普通话是“中国”的语言,与香港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在学校推行普通话课程,就是一种文化侵略!学生会组织学生进行抗议。结果,校方屈服了,从此不再敢公开号召学生修普通话课。
  有一个许多人所不知道的现实,在香港,中国历史竟然不是学生的必修课!香港于1997年回归中国,然后,课纲却基本上没有进行过改革。香港青年一代,对中国基本没有国族认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国人。每当谈起中国的时候,言必称“你们中国”“我们香港”。各个大学的学生会,基本上都是港独主张社团,各个学生会暗地里较劲,都在比著谁更敢“港独”。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4年香港的“占中”事件的主体人群,全都是各个大学的学生。
  根据香港的现行体制,香港特首天然就是各公立大学的校监。当举办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时一般特首都会出席。而学生们在这时候往往对特首比中指,甚至背对特首,撅起屁股,对特首做出不雅动作。而校方却从不敢对这些学生有任何惩戒。
  在1997年以前,香港属于英国殖民地,代表英皇统治香港的人叫“港督”。港督是由英皇家直接指派的,香港人根本没有置喙的权利,那时候没有人会为争取“民主”而去抗议;当香港回归后,没有对行政首长进行普选,而是通过一个“选举委员会”进行闭门选举产生。因此香港人认为这不民主,因此在港大等几所高校学生会的组织下,大批学生涌向中环,从2014年9月底开始,上演了为期两个半月的“占中”事件。
  针对香港青年一代的现状,有人说香港是一个正在烂掉的苹果。这个苹果,是在“一国两制”这种奇异体制下,催生出来的一个畸形怪胎。民主正在腐烂,成为各种苟且行为的成为一块遮羞布;而也有人认为,今天的香港,恰好是东方民主的圣殿,人们用良知与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这里才是希望的摇篮。
  腐烂苹果也好,希望摇篮也罢,J头上顶著大学教师的光环,却没有一天是快乐的。反正他不喜欢。那里的“民主”,让学生这个群体可以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不用为社会付出的代价买单。他想离开,可是他能去哪里?他想到的,就是回到新西兰。然而,要想在新西兰谋到一个教职,恐怕很难,甚至难于上青天;如果不教书,他作为一介书生,想不到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于是,他就这样被吊在了半空中,摸不到天上的云彩,也触不到地下的泥土。
  还好,他几个月前,在澳门某学院找到了一份教职,虽然那里的薪资比不上香港,每个礼拜才能回家一次,但澳门的学生显然要比香港的学生要纯善很多,至少在课堂上,他可以讲“我们中国”。
  他说,或许哪一天,他还是要回到新西兰。

  2018年8月13日于奥克兰

  笔者更正:上期的期数误为60,应为61期,特此致歉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