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9年01月22日
新闻内容
第D03版:广告
童年之殤,这里只有《熊出没》
 作者:文/李彬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网上看到一篇讲贩卖儿童的文章,看得我心里发毛。我都不敢多想那些被拐卖的孩子境遇有多惨。他们的父母又过著怎样的人生。活在这个世道堪比动物世界一样凶险:人贩子、毒N粉、毒Y苗、校园屠杀、三种颜色幼儿园……生活成了一场生存竞技。从小就得打破孩子的童话梦幻,告诉他这是一个凶险的丛林社会,告诉他各种各样的防骗术、逃生技能、自我保护技能。前几年,我还写文章批评动画片《熊出没》中充满暴力和阴谋诡计,不适合给孩子看。现在看来,《熊出没》很好地反映了这个世界的真实,熊大反击敌人的智慧还值得孩子们学习。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这个世界的野蛮不是一部动画片能装得下的。现实每天上演的凶狠、残酷、阴险远比《熊出没》更让人惊恐。
  之前,孩子看《熊出没》,光头强过生日,设计把熊大熊二邀请过来。后来,熊大熊二被罩在了铁笼子里。光头强拿出一个很大的注射器要活取熊胆。孩子问我:“爸爸,他要干什么?”我说:“他在跟熊大熊二玩游戏。”孩子小,看不懂,而我想保护一个孩子的不知情权。我想呵护他娇嫩的童年。现在想想,我是多么幼稚,一次防骗教育足以击碎孩子所有的梦幻。这片土地上的生存远不是欢乐祥和的《小猪佩奇》,而是凶险残酷的《熊出没》。或许前者属于另一个文明的国度,而我们这里只有《熊出没》。
  之前我在想,为什么《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里都有坏人,而《小猪佩奇》、《汪汪队立大功》等国外动画片里没有。我觉得可能是国外导演比较注意对孩子精神幼芽的呵护,不想让孩子过早沾染暴力和凶恶,而中国导演则粗枝大叶,缺少这一份细腻。
  现在想想,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宣扬暴力、崇尚暴力的野蛮环境中,并且对此麻木得浑然不觉,又怎能照顾到对孩子的精神呵护?
  童年是带著雨露的鲜花,是生命中最纯净的一段嫩绿,是色彩繽纷的水果馨香。这些甜丝丝的香味会飘散在整个人生里。波兹曼曾写过一本书:《童年的消逝》。光书名就有一丝怅惘。
  彷彿孔子的慨叹:“逝者如斯夫。”现在的孩子都过早地成年了,安全的需要,竞争的需要。童年被过早地催熟,孩子是被逼的,家长也是被逼的。可这个逼人的世界不正是每一位家长造就的吗?
  想想自己的童年,二年级到邻村上学,一里多路,结伴就去,有时也一个人去,从不劳烦家长接送。放学后,背著书包沿河一路疯玩。夏天在河里摸鱼,洗澡,冬天在河边来个“野火烧不尽”的狂欢。这些情景放在今天简直是冒险,是孩子的冒险,更是家长的冒险。
  那些时候日子总是过得很慢。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在盼望长大中度过的。只是没想到,盼望中的长大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小时候,学校里打Y苗,有的花钱,有的不花钱。不花钱的都打,花钱的只有一部分人打。父亲说:“花钱也得打!”想想他那理直气壮的样子,那份自信,今天的我没有。网上有人说:80后90后是幸运的,因为当时用的是日本人资助的Y苗。原来如此。
  去年,三种颜色幼儿园出现虐童事件,我看了那些家长骇人听闻的描述,我头脑中反覆迴旋的是鲁迅那句:“我只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
  当时朋友说:“没那么严重,你太悲观了……”我知道他还想说我太偏激,或许我真的是神经过敏?有时,我真的无法像他们那样理性,那样泰然自若地分析监管上的漏洞,体制上的弊病,我只感到深深的恐惧。
  我是个脾气很臭的人,有时还会对孩子发火。看到孩子那惊恐的眼神,事后又不断后悔,自责。我也知道孩子得管教,可有时又想由著孩子,无他,只是看著心里觉得可怜。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