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版下一版 》
  • 每周热点回顾
    2019年04月20日
    新闻内容
    第A01版:首页
    本届政府兑现零承诺:为什么资本利得税死了?
     作者:许立明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救世之心而生,因世人拋弃而死——这句话用来形容新西兰的资本利得税再贴切不过。
      2017年工党在赢得大选前,就宣称将设立一个税务工作小组,对资本利得税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从那时起,资本利得税已经在新西兰掀起尘土。
      2019年4月17日,伴随著总理Jacinda Ardern表态:在她的领导下政府将永远不会引入资本利得税,尘埃终于落定。虽然总理特意强调“在她的领导下”,但根据税务工作小组主席Michael Cullen爵士的看法,新西兰的资本利得税大概是真的死了。
      Michael Cullen曾表示:随著新西兰人口的老龄化,政治决策将变得愈加艰难,所以现在已经是推进资本利得税的最后机会。
      这位74岁的老政客终其一生都不是资本利得税的信徒,他承认资本利得税的“公平性”,但始终怀疑其可行性。终于,由他在古稀之年迈出了强推资本利得税的这一步。
      Michael Cullen或许是无奈,说出“如果现政府未能引入资本利得税,那么就不应该再次当选”的绿党联合党魁James Shaw心情又如何呢?面对现在的局面,也许他只能选择辞去绿党联合党魁的职务来进行政治表态,换取绿党与工党的继续合作了。
      对了,还有Simon Bridges,他把政府放弃资本利得税当作国家党主导的胜利,假装人们没看出来:他所在的党派失去了明年大选的一张王炸牌,国家党连中间选民都要失去了。
      把政治家的前途命运、党派之争放在一边,一个普通新西兰人应该如何看待这出“大戏”?
      落幕后有人欢呼有人哀叹,原因显而易见。可是当人们静下心来思考,到底什么值得欢呼?又有什么值得哀叹?作为普通新西兰民众谁从中得利?谁又从中受害?
      对没有的东西欢呼,或对没失去的东西哀叹,都是错误的。对新西兰民众来说,关于资本利得税的一切就像“泡沫”,1个月后一切就会像没有发生过。
      只是对现政府来说,“承诺兑现之年”的零兑现率却是无法迴避的事实,会带来严重后果。这种严重后果与声誉和民调无关(至少暂时无关)。自3月15日发生在基督城的暴行之后,Jacinda Ardern几乎可以在国会通过她想要的任何提案,而公众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最新的民意调查更是显示,Ardern的个人支持率达到了51%,直逼鼎盛时期JohnKey的59%,而工党的支持率也节节高昇。然而在如此高的声望助攻下,工党仍然没能在资本利得税上放手一搏,政治真是太有趣了。

      严重后果从何而来?很简单,事关政策的连贯性。

      根据Radio NZ记者Max Rashbrooke报道,总理曾承诺在十年内将儿童贫困人口减半,这可能是她心中的优先政治事项,但没有了资本利得税提供的每年34亿纽币税收,目标将很难实现。
      将成千上万的儿童从贫困中解救出来需要钱,很多钱。政府想要实现该目标不能仅仅依靠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点现在似乎也无法得到保证)。经济增长的相当大受益者其实是中产阶级,但减少儿童贫困问题需要提高贫困家庭跟中产阶级相比的收入水平,换句话说,需要政府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进行转移再分配。
      除了资本利得税,政府本来还有一种实现再分配的做法,即设法让企业腾出利润来给这些贫困家庭的雇员,但这需要对薪酬规则进行重大改写,且完全超出已经落实的公平薪酬协议范围。
      儿童贫困也不是政府唯一仰赖资本利得税的领域,许多其他优先事项,例如建造更多公屋、消除外来掠食物种、强化心理健康等也需要大量资金,所需金额远远高于现行税制所收取的税金。虽然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和将成本转嫁给企业来实现部分目标,但新政的空间相当有限。
      而且,资本利得税并不是唯一被放弃的方案,像土地税和遗产税都被政府放弃了。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税收为其施政提供资金,那么剩下的主要办法就只能是借贷了。但政府受制于自身的财政预算责任,该规则让政府的债务额被限制在GDP的20%,跟现在的借贷水平相当,已经不存在进一步增加的空间。
      一段时间以来,政府一直在为放宽财政限制约束做准备,在去年RNZ的一次采访中,教育部长Chris Hipkins用谨慎的措辞表示,预算责任规则是“指导这一个政府任期”的政策,所以,下一个任期呢?
      因此,如果政府已经预见未来借贷的增长,4月17日的总理声明就至关重要了,这几乎坐实了新西兰主权借贷膨胀的可能性。较高的负债率不会受到民众的欢迎,且会招致政府不善理财的指责。但从政治角度来看,政府借钱至少比向纳税人收钱更吸引人,而且可能不会对纳税人、农民或企业钱包造成直接或明显的影响。
      但必须指出的是,主权借贷并不是特别明智的策略。它对建造基础设施项目来说是有利的,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之为明智,但它会产生利息成本。很难想像政府会通过借贷为所有新政策筹措资金。
      总的来说,资本利得税掀起的尘土并没有因为其夭折而落定,而是在奔赴下一个战场——公共债务。关于公共债务的任何讨论,无一例外都会将工党政府推至不利位置,尤其是国家党执政期间曾实现非常可观的财政盈余。
      从这个层面出发,国家党对资本利得税的火力全开就显得不那么肤浅了。因为联合政府其他政策都依赖于资本利得税的潜在收入,只要资本利得税无法引入,那么联合政府在很多施政领域就会举步维艰。
      Simon Bridges,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主动还是迫不得已,这次似乎都抓到了重点。

      反观联合政府,既然在故事开头是如此仰赖资本利得税,为什么到结局还会输掉了这一城呢?

      工党失去资本利得税的原因至少有一打,但最明显的问题有四个:

      1.任命Michael Cullen爵士担任税务工作小组主席
      Michael Cullen作为一名毕生服务于工党的老政客,人们无法不将他的任命解读为政治任命。无论税务工作小组多么努力的开展形象工程,塑造自己没有先入为主、纯客观专家的一面,但民众的目光已经被Michael Cullen占据。
      任命Cullen为主席还带来了潜在冲突问题。Cullen曾担任9年的工党政府财政部长职务,作为始终怀疑资本利得税可行性却又承认其公平性的老政客,主持税务工作组并向政府推荐世界上最严厉的资本利得税,对Cullen自己无疑是违心的,也让他无形之中充当了工党政府的“挡箭牌”。
      在最终报告发布后,本应离职的Cullen还被支付高额薪水来为政府辩护。显然,最应该站出来回应的是财政部长Grant Robertson,而后者似乎不能或无法对质疑做出回应,皮球最终还是被踢回老政客MichaelCullen爵士脚下。
      而Grant Robertson也犯下了大错—他将资本利得税诡称为“资本收入税”,只会导致人们质疑政府为什么要混淆视听,而不是用事实和逻辑来为自己辩护。所以在最终报告公布前,工党已经被逼入了角落。

      2.总理和财政部长的谜之沉默
      在2月税务工作组最终报告发布后,民众期待著总理和财政部长至少发表一些重要讲话。然而,这两位本该在推动资本利得税中扮演最主要倡导角色的人物却几乎完全沉默。
      对于媒体来说,这种感觉就像被邀请参加了一个派对,所有人的酒杯都已经盛满葡萄酒,可聚会的主人却悄悄的从后门溜走了。这传递了一个糟糕信息,即工党对自己也没有信心。
      工党沉默所带来的空白意味著辩论主角变成了支持与反对的评论方。直到基督城枪击案发生前,资本利得税的辩论一直占据著各大媒体的主导地位。公众们一边辩论,一边期待著工党能够提出有力证据证明新西兰需要资本利得税,但他们没得到想要的表态。工党反覆提到的只有“公平”二字并模糊表示只有少数富人会真正的为此掏钱,这些观点在辩论中很容易被证实是错误的并且无法实践。
      最终反对资本利得税的媒体在辩论中占了主导地位,工党变成了沉默的壁花。

      3.低估了新西兰优先党
      优先党党魁Winston Peters从未支持过资本利得税,工党和绿党凭什么指望他这次会改变?工党是否认为能够依靠总理的个人声望或一些幕后交易说服他?然而没有任何明显的信号可以证明,优先党愿意在资本利得税上为工党作出让步。
      所以工党在没有跟优先党达成某种信任的情况下拨款给税务工作小组,公然启动了关于资本利得税的研究。之后绿党联合党魁James Shaw在辩论开始时甚至措辞强硬的表态——如果现政府未能引入资本利得税,它就不应该再次当选。这种没有跟盟友打招呼的强硬是愚蠢的。
      优先党的很多支持者都是“金卡一代”(领取养老金的群体),资本利得税已经触及到了优先党的核心选民利益,所以说工党在这个领域对优先党的政治影响力注定为零。

      4.低估了新西兰民众
      事实上,直到最终结果出现前,总理还在坚称只有少数新西兰人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但她的保证没有实质内容,也不是来源于事实。很多专家都提出了一系列事实依据来反驳这种观点,甚至政府机构自己收集的数据也在说不。
      新西兰有60万家中小型企业,20万休闲农场所有者,25万度假小屋所有者和120万KiwiSaver成员。如果工党推出全面的资本利得税,他们都将被涵盖。公众看得到,他们是新西兰社会的重要组成,而不是政府口中的极少数人。
      工党始终拿不出让人信服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只能反覆声明“假富济贫”的公平性。但很多不认为自己是富人的普通新西兰人都看到了,他们也将受到资本利得税的影响。工党努力隐瞒这一事实的做法成为资本利得税的真正死因。公众可以被说服,但不能感觉被欺骗。

      最终,资本利得税死了

      “政府各方持不同观点,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最终未能达成共识。因此,我们不会引入资本利得税。”
      “我真的认为我们的税收制度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某种形式的资本利得税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工党自2011年以来的一致论调。”
      “我为委託税务工作小组做出报告感到自豪,政府并未迴避这场辩论。”
      “在我领导下的政府将永远不会再征收资本利得税,但政府将考虑其他可能措施来让税收制度更加公平。”
      4月17日下午两点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理Jacinda Ardern如是说。
      如前文所述,民众既不需要欢呼也不需要哀叹,这只是政治。至少伴随著资本利得税被厚葬,Jacinda Ardern获得了中间选民的支持,下届大选形势变得越来越明朗。
      请安息,资本利得税......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