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9年06月13日
新闻内容
第D01版:副刊人文
“年轻的穷人”把握命运:自我解雇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轻的穷人”,几乎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全球现象了。
  在日本,有的年轻人住着最小的出租屋,将所有东西做到最大化的“物尽其用”;在中国,大部分年轻人没有存款,上班族们梦想着过上日剧里那种下班后的小资生活,现实却是:即便不加班,小酒馆的酒水钱也不便宜;而在美国,已经有年轻人开始蜗居父母家的地下室。因为不管怎么说,家里地下室的条件总比大城市的大部分出租屋要好,而且住一年省下的钱,可能比花掉的还多,也能让父母再赚一笔租金。
  年轻人其实已经非常明白,今时不同往日,并不是勤劳就可以致富,并不是努力就可以轻易跨越阶层。
  即使我们接受了比上一辈更高等的教育,如今的社会规则却注定我们更难拥有财富。
  虽然许多人响应“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当下”的口号,可是一旦清醒,就会发现消费一次“今朝醉”的成本并不低。更何况在醉前醉后,依旧是无穷无尽的工作,以及扑面而来的账单。
  我们已然生活在一个比从前更难把握命运的时代。
  正是在这种困境下,年轻人中悄然流行起了一个新口号,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新行动,即:“财务自由,提前退休”(FinancialIndependence,RetireEarly),简称“FIRE”。
  《华尔街日报》报道,现在有一批过度节省的新青年,认为65岁的退休年龄太晚,最好能够提前十年甚至几十年退休。比如一位西雅图的财务律师SylviaHall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月存下税后工资的70%,力求40岁就实现退休。
  这类FIRE式节省,不妨把它称作:一种“自我解雇”式节省(注:FIRE,字同fire,英文中有解雇之意)。
  显然,这种想法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心理,这股新潮在全球早已刮起。
  中国也已经有不少文章和报道对此做介绍,其中大多都会提到它的核心——“4%原则”,但大多语焉不详。
  FIRE生活的代表人物、知名博主PeterAdeney在他的博客网站Mr.
  MoneyMustache里写了一篇详细解释的文章——The4%Rule:TheEasyAnswerto“HowMuchDoINeedforRetirement?”:理论上,当你的退休储蓄分配在股票和其他资产上,不计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些资产每年回报的红利是7%,所以只要退休后的年开销控制在7%以内,就可以做到每年仍有盈余而不是一年年少下去;但考虑到通货膨胀会吃掉其中的3%,因而4%就成了最理想的数字,我们称它为“安全储蓄提取率”(safewithdrawalrate,简称SWR)。
  假设退休后一年的开销控制在储蓄的4%左右,照此计算,若要提前退休,只要挣够“退休后的年开销x25”的钱就可以了。
  豆瓣上就有个小组叫做“用利息生活”,去年10月末开组,现在成员近2000人。
  通常人们认为,未来实在有太多不可预知性,且不论股票、房价、健康等等风险性因素,哪怕只是谈论通货膨胀,想一想最近的水果物价飞涨,都会觉得钱永远不够花,生活太没有安全感。真要说如何做到未来无忧,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回答,“除非你能赚到几个亿”。
  4%规则要说的,却是一个恰恰相反的事实——想要吃喝不愁的生活,你真的不需要几个亿,只要你学会控制开销和投资理财。
  有这样一个研究叫做“TrinityStudy”,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为期30年的退休生活财务测试:它预设了一个退休者,给予他一份合理的初始资产配置,加入每年的个人投资组合增长、物价水平波动等因素,计算分析他在30年间的财务状况会发生什么变化;这30年分别设在1926-1956、1927-1957、1928-1958,以此类推,这些时期包括了大萧条、经济繁荣期、冷战期,涵盖了各种不同的社会背景。
  这项研究最初由WilliamBengen在90年代提出,此后一直不断有人继续研究并调整、更新,Peter介绍称,最近做这项研究的学者WadePfau制作了一份不同时期的“安全储蓄提取率”变化图表。这张图表显示,4%是最差情况下的最低安全储蓄提取率。
  所以通常情况下,这个提取率是可以超出4%的,FIRE人士对“4%原则”的遵守也并没有那么死板,每个人会依据自己的收入和个人情况而定,并根据通货膨胀和市场波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FIRE其实暗含着对“成功”的另一番注解:并不是赚到几个亿才叫做人生赢家——真正的成功,是拥有自由。
  与其说FIRE是一种“自我解雇”,不如说,其实是为自己争取到了决定何时辞退老板、解放自己、支配生活的权利。
  想想看,如果你始终摆脱不了水深火热的“996生活”,一点小确幸的物质回报也不过是间歇式地给自己一个短暂的逃避,那么提前退休,不再为生计而工作,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种想法难道不吸引人吗?
  当然提前退休并不意味着要享受“废柴”生活。就Peter自己而言,他与妻子用几年时间完成了FIRE的目标,在随后的退休生活里,他对许多事燃起了热情,木工、装修、写博客⋯⋯“我还在工作,只是不再拥有赖以谋生的职业”。
  “4%原则”所预设的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普通人,他/她不会有额外的工作赚取更多的钱,不会依靠别人的施舍、补助,不会中大奖,不会继承大笔遗产,但是,他/她也不会在老了的时候和其他人一样省吃节用,花越来越少的钱,那么他/她要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呢?那就是在年轻时就学会——理性对待自己的人生额度和金钱额度。
  这并没有听上去那么简单,它的确要求一个人在物欲上极端克制。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