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9年07月06日
新闻内容
第B01版:资讯教育
张老师谈教育 -《优秀是教出来的》 《脸书》创办人的姊姊呼吁:寻求科技与生活的平衡!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老师(张云腾)
  张老师,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曾任教于台北师大附中。移居新西兰21年,他撰写本报教育专栏多年,主持的奥克兰AM936中文电台《优秀是教出来的》节目已迈入了第13年。张老师持续关注全球教育大趋势,对学生的专业发展、素质培养、亲子关系、留学等问题有深厚的研究。他创办的《奥克兰教育中心》主要从事课辅、教育谘询规划、留学辅导等服务,至今已经有许多学生成功入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
  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最激烈的医学院录取竞争中,众多张老师的学生年年脱颖而出。张老师出版过《纽西兰的活泼教育》、《荷媚波光》等书,也是《张氏心理学辞典》中神经和内分泌生理学条目的原始撰稿人。
  微信公众平台ID:besteduusa
  谘询邮箱:edu.to.best@hotmail.com

  最近的报导指出,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协会(RSPH)与年轻人健康运动(Young Health Movement,YHM)的共同研究发现,社群媒体中最容易带给年轻用户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是Snapchat及Instagram。五大社群媒体平台的排名,从最正向到负向依序为Youtube、Twitter和Facebook(《脸书》),Instagram在2012年被《脸书》收购,这个双双“最负面影响”的评价对《脸书》来说绝非光彩的事情。
  2017年2月到5月,RSPH和YHM以英国各地1479名14岁到24岁的年轻人为对象,针对五大社群媒体平台之使用及受访者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年轻人在情感支持、焦虑、忧郁、寂寞、睡眠、自我认同、外在形象、霸凌等方面的问题。结论是,使用Instagram最多的年轻人有健康状况不良、幸福感低落等情况,普遍出现了低自尊、睡眠不足、身体形象不佳、焦虑、沮丧、孤单等现象,而Snapchat则特别让年轻人感到被霸凌或者被疏忽了。
  沉溺于电脑(手机)游戏或社群媒体负面影响都源自互联网,到底多大的孩子可以开始使用互联网?多大的孩子适合拥有自己的智能型手机?如果您关切这些问题,《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一书里有许多中肯的建议。这本书是《脸书》主要创办人Mark Zuckerberg的姊姊兰迪(Randi Zuckerberg)在2013年出版的力作,英文本原作书名是《DOT COMPLICATED:Untangling Our Wired Lives》,中文译本真是姗姗来迟,直到2016年5月才由北京的《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在现代网络世界里,抚养孩子变得极为复杂!
  读《社交的本质》这本书,您一定得先了解作者的背景。1982年出生的兰迪,毕业于哈佛大学本科的心理学专业,她也是《脸书》的创业元勋之一,执掌公司的市场营销6年,带领《脸书》从美国大学校园走向全球,曾获选入榜“数码时代最具影响力的50人”。(注:本文中的“数码”即“数字”,在繁体中文里通常以“数位”称呼)
  我特别关注以下几件事情:第一,兰迪不是网络科技的技术人员,她是网络科技的热爱者、使用者,也自认为是科技的受益者兼受害者。
  第二,兰迪完成此书时是一位未满32岁的年轻母亲,她极为关切为人父母者在互联网科技时代的自处和教养之道。就第一、第二两点而言,兰迪显然有更多动机是站在科技使用者的立场来讲话。
  第三,兰迪看到了未来的趋势,她说:“未来10年,教育将会与今天完全不同。这是件好事。人类发展没有退路,所以我们要迎接这种变化的到来,共同重新思考教育与儿童发展的方式。”
  第四,兰迪认为“科技只是一个工具”,科技再怎么强大,技术的另一端是人本身、是人性,人类不应该反其道而被工具所奴役。兰迪想帮助所有人从互联网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当年32岁的兰迪表示:“抚养完全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我们是这种父母的第一代,孩子生活的每一刻都被记录并公开。由于我们不是在科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多数人也没有这样的天性,所以教育孩子变得格外具有挑战性。”想想看,1982年出生的兰迪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那么,1982年以前出生的的父母岂能不产生更深的无力感?
  6年前兰迪说:“我们的孩子认为通过电脑屏幕跟其他人进行交流是再正常不过了,并且以为每一块屏幕都可以触摸,而我们的成长环境并非如此。我们还要经常应付有关隐私、安全和网络匿名的问题,这在10年前是根本不存在的。”今天看来,如果人们必须透过电脑屏幕才能做交流,那简直逊毙了,使用智能型手机多方便。
  在现代网络世界里,抚养孩子变得极为复杂,难怪兰迪强调:“我们要成为新领域的探路者。”因此,今天最称心如意的父母,是终身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是能够在科技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状态的父母。

  互联网时代,面对并寻求科技与生活的平衡!
  《社交的本质》的后半部篇幅,兰迪依序从恋爱关系、家庭、工作、社区、通信行业的不同角度,借着真实的生活故事探讨“科技与生活的平衡”,其中以家庭与教养孩子的关系最密切。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关注的事情太多,甚至连关注自己都变得很困难,除了面对,我们只能做出选择与权衡来度过困境。
  兰迪如何兼顾家庭、工作和个人生活呢?她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把一天当中可能经历的事情分成工作、睡眠、家庭、朋友、健身五大项。她认为,生活可以很灵活,人的潜能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最开心的是,每天早上她都能重新做一遍选择题:工作、睡眠、家庭、朋友、健身,任选三项,最多三项。
  她把选择与权衡的概念也传达给孩子,当两岁大的儿子在运动场的沙坑里玩玩具时,会突然抬起头来说:“饼干?”她就婉转解释在沙子里玩耍时不能吃饼干。在五大选项中,显然“家庭”是兰迪的优先选项,可贵的是,孩子并非“家庭”这个选项的全部,她也能兼顾和丈夫的互动。
  如何才能拥有充实的家庭生活?如何确保孩子们得到应得的关心和爱?如何让孩子们熟练、安全地使用科技?如何帮助孩子们实现科技与生活的平衡?这些都是兰迪在“家庭”选项中关注的重心。她不相信“科技会自动带来好处”,始终认为科技只是一个工具。她建议,为了确保科技能得到正确的使用,家长朋友们应该要做到四件事情:一,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二,教会他们正确的方法;三,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四,帮助他们在网上保持安全并富有时效。
  兰迪说,在数码时代,当家长会让您抓狂。尤其是,我们这些“数码移民”遇上从小盯着屏幕长大的“数码原住民”,能够淡定就已经不错了。不敢唱高调,就寄望于1980后的年轻父母了。

  《脸书》让我们看到了美丽与哀愁!
  全球《脸书》族群的规模有多大?让我们看看一些统计,2019年5月的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7亿人,2018年第一季《脸书》的活跃用户超过22亿,它意味着目前地球上每七个人当中就有两个人是《脸书》用户。针对2017年的统计指出,新西兰的《脸书》用户290万,占全国人口的61%,每天约有230万人进入《脸书》,平均每人每天浏览14次,每天约停留50分钟;其中71%的人抱着娱乐消遣的心态进入《脸书》,91%使用手机看《脸书》;另一个惊人的数据是,比例高达82%的新西兰妈妈每天都使用《脸书》。场景转移到台湾,2019年5月的人口总数2,358万,《脸书》用户总数达1,900万,简直难以置信。如果以上的数据正确无误,《脸书》的诱惑力无与伦比,它几乎变成了生活必需品,其影响力大到难以估计。
  《脸书》自2004年2月4日创立之后,它迅速占据了引领时代风潮的高地。名记者兼作家DavidKirkpatrick早在2010年就出版了《TheFacebookEffect(脸书效应)》一书,详细描述《脸书》在引发全世界关注一件事情上面所发挥的强大影响力。兰迪在《社交的本质》中声称,《脸书》代表着友谊、约会、商业、营销、创业精神、行动主义、慈善和变革的未来,这是它的良善面;令人遗憾的是,如果管理失控,它也能变成一个与霸凌、色情、诈骗、虚浮、伤害等负面情事挂勾的平台。
  身为《脸书》全球市场开拓者,兰迪承认,《脸书》也是带给许多人快乐和焦虑的工具。她也担心,当通过屏幕与人沟通变成了一种习惯,人们常常忘记抬起头来,因而无缘享受周围的世界。兰迪更提醒我们一项英国教授的研究:“与朋友面对面交流的人比通过社交网络交流的人更幸福,笑的次数超过50%,而在网上交流也会错过相当多开玩笑的机会。”
  兰迪指出,技术已经渗透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似乎不再与“科技”有关,而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科技深深地影响家庭生活、孩子和为人父母的技巧,它所造成的结果有好有坏,挑战与机遇并存。人世间的事情往往呈现出美丽与哀愁两个面向,科技的效应也不例外。《社交的本质》中的经典提醒是:“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平衡,重新发掘活在当下的意义。”这一句话值得吾人省思!

  【本文为最新增修版本,原发表于2016年7月16日本专栏。】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