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20年02月22日
新闻内容
第B01版:资讯教育
回顾那一次“微信课堂”,跨越时空的教育理念分享!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几天有两个利用春节年假来新西兰旅游的家庭找我咨询,一个是具有新西兰PR身分的“海归家庭”,另一个家庭则持观光签证入境新西兰。受到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影响,前一个家庭慎重考虑重新回到新西兰定居,后一个家庭则期待将孩子的观光签证转为学生签证而留下来读书。这两个家庭的一些问题和疑虑,我曾经在2015年的一次“微信课堂”中探讨过。
  那是天津一个“国际教育机构”的邀请,我做了一场通过WeChat(微信)传送的即时讲座,该微信群的群友近三百位,他们分散在中国各地和多个国家。由于讲座全程的语音和简报图像(PPT)都存在手机里了,必要时还可以回听回看或邀请朋友一起分享。正值夏令时间,开播时的北京晚上7点是新西兰的午夜12点,通过智能型手机这种功能无敌、妙用无穷的科技新宠,一场跨越时空的“微信课堂”得以实现。
  因为准备周延、群规严谨,整个“微信课堂”的流程顺畅且一气呵成,其回响及余波超乎我的想象。原本讲题是《新西兰的中小学教育为何受到联合国的肯定》,没想到在后段的“提问答疑”时迸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特别以《“微信群”的“微课堂”,跨越时空的教育理念分享》为题,写成上下两篇发表于本专栏。回顾此次“微信课堂”,以下几个问题一样值得本地家长关注。
  初到新西兰的孩子,问题在哪?
  这个问题单刀直入,问得好!我就从最大的、最普遍的两方面来回答。
  最大的问题是英文。在国内时或许学过多年英文,甚至通过了某种级别的检定考试,不过,考试英语(ExamEnglish)和实况英语(比Survival English“求生英语”更高阶)毕竟不同,全英语上课的困境是每一个“英文是第二语言”的人必须经历的。刚到新西兰的孩子,上课几乎完全听不懂是正常的,但是,坚持下去就可以使“考试英语”的基础逐步转化成“实况英语”
  的能力。
  英文能力要突破,上课时一定得用心聆听,不应该因为听不懂了就不听、就放弃。我常常告诉刚来的孩子,在所有的课堂里,不是只有通过英文课才能学好英文,其他像数学、科学、社会、体育、艺术等等学科都要当成英文课来上。下课了,与老师同学的互动讨论、社团活动也是英文课;去超市购物,与收银员的对话是英文课;回到家,帮忙看看水电费通知单、银行对账单也是英文课。“坚持力”是提升英文程度的要素,只要英文拉起来了,其他各科就水到渠成了。
  有一位在济南念完高一上的男孩,到新西兰后直接衔接11年级,开始时英文非常吃力,但他坚持优先改善、强化英文。
  Year11拼英文的这一年,如果你以为他是“为英文而来、为英文而活”也不过分。三年后,他被牛津大学、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共四个化学专业同时录取。切记!在英语世界求学,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一把钥匙(Key),缺少了它,您就无缘打开通往成功之门。
  刚到新西兰的孩子最普遍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是“规划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要特别加强。国内孩子的生活都有必须符合的制式常规,所有时间几乎都处于学校、老师和父母的管控之下,有位妈妈说,孩子只有在睡梦中才有机会自由翱翔。新西兰的中小学通常早上9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家庭作业是少或无,刚从国内来的孩子,似乎一下子放空了。
  孩子感觉无聊时,他(或她)如何打发时间?最方便的绝对是手机、iPad、电脑、打电脑游戏、社群网站交流,其后遗症可想而知。如果不能“制敌机先”,后果就是一泻千里、一败涂地。
  如何预防这种教养的灾难呢?我要奉劝所有的父母,孩子从小一定要培养“遵守纪律”的习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孩子发展多元兴趣、多元能力,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亲近大自然。
  从“紧凑又紧张”转变到“松宽自主又自由”的学习环境,父母如果不能预见这种情况而放任,后果堪虑!刚来新西兰的孩子,尤其是住在寄宿家庭的孩子,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也是经常被忽略的根本问题,它将和孩子的转机、危机、契机发生因果关系式的连动!中国学生到了新西兰就变成数学天才?
  一位家长问:“听说很多中国学生到了新西兰都变成了数学天才,是否表示中国的基础教育更加扎实呢?”似乎有道理,但是,这不是一个能够在Yes、No之间择一回答的简单问题。
  华人孩子初到新西兰时的数学表现往往让洋人老师震惊不已,一位在新西兰任教多年的华裔数学老师告诉我,孩子在国内时因为提前学习、大量演练,再经过超强度奥数试题的洗礼,他们在题海中练就了超龄的解题能力,事实上,这些孩子的数学思考力、逻辑基础却不见得那么扎实。
  这位华裔数学老师又说,在新西兰,华人孩子11年级以前在数学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原因是父母本身的数理功底不错,亲自下海做课后教学所导致。随着数学难度增加、英文隔阂日深,父母越来越觉得使不上力。到了12年级,很多洋人孩子赶上来了,但是,靠着比洋人孩子勤快补习,华人孩子的数学成绩还是拥有优势。13年级是中学的最后一年,数学高手中也不乏洋人孩子。整体而言,随着年级升高,华人孩子的数学优势就没有低年级时那么亮眼。
  有一个孩子,在国内被老师骂了几年“数学白痴”,移民来之后意外地经常获得老师赞美,他对数学的恐惧感逐渐消失,开始领略到数学的趣味、数学之美,中学时竟然以数理科的优势进了大学,顺利毕业后已经是一个快乐的职场人。虽然新西兰中小学的数学教育还有提升的空间,至少,它让很多移民或留学的孩子不再是“数学白痴”。
  小六学生每天写作业到晚上11点,怎么办?
  这是一位天津妈妈的困扰。首先,家长应该先了解一下是否所有的孩子都这样过日子,或者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如果全班孩子都如此,与大部分家长取得一致的共识后,试试请求学校班主任或校长研究一下“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大部分孩子可能都承受了过多的功课量,我到过中国许多城市,很多家长都反应这个问题。
  如果与学校的沟通没结果,山不转路转,家长和孩子应该要自己调整。第一,减少一部分才艺学习项目,多留些时间给孩子写功课。第二,孩子是否读书或做事的效率比同龄孩子差?专注力缺陷导致写功课的速度慢?管理掌控时间的能力差?做事情本来就有拖拖拉拉的习惯?应该先针对这些缺点来改善,必要时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第三,如果因程度赶不上而需要更多时间来思索答题,是否考虑参加针对性的辅导来提升程度?
  第四,请教学校老师、培训班老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作业或功课的质量”是老师的专业能力之一,作业要“重质不重量”。抄抄写写的填鸭式功课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即使可以用来应付家长的要求,对孩子来说却变成了一种惩罚。
  在新西兰,10年级以下的孩子,晚上10点以后大部分都上床睡觉了。
  培养孩子的思考力,从日常生活做起!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在日常的居家生活中,如果孩子的所有事情都不必自己动手,爸爸妈妈只要求孩子做好功课、考试得高分。我可以告诉家长朋友,这样的孩子不只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他(或她)输在人生的终点很可能都成为定局了。
  我们做父母的经常在做“舍本逐末”的事情而不自知,事事由父母代劳的孩子,他不用费心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之道,原本可以锻炼思考力的实地学习机会就轻易地失去了。可笑的是,有些这样的父母还安排孩子去上“解决问题能力(ProblemSolving)”的培训课程。
  从小参与家事的孩子,在“思考力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先机。父母千万不要小看了收拾餐桌、洗碗筷、吸地板、洒扫庭院、整理花园等琐碎家务事,这些事情综合了知识面、条理性、安全教育、团队精神、责任心等许多有助于“思考力培养”的元素。“思考力培养”是个大课题,它还涉及到学术面、理论面的议论领域,例如,“应试教育中的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是否妨碍了思考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区区专栏篇幅难以畅论,我仅仅从家长朋友们立即可以做到的说起。一个连系鞋带都不会的初中生,如果您告诉我这孩子的思考力有多强,我不信!对于这两个打算重新安排孩子在新西兰就学的家庭,上述四大问题就是亲子要立即面对的功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