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20年09月17日
新闻内容
第C02版:广告
走出自杀的困境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8年的某一天,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子来找小林惠理子的时候,小林刚刚完成一个演讲。
  “她当时曾因试图自杀入过医院,”小林说。“她将一枚有励志格言的戒指送给我做礼物,然后我们拥抱了。”
  小林惠理子是漫画《我的日常挫败日记》的作者——这是2017年出版的一部非常有风格的日本漫画。漫画讲的是小林惠理子作为一个自杀幸存者的经历——她希望这会让一些身处困境的读者看到,那些黑暗的感觉并非是他们独有,其他人也经历过,并且克服过。
  精神健康上的挣扎和财务上的困难,令小林从21岁开始就多次试图自杀。小林认为,她的问题来自童年——她在成长阶段遭受过暴力和虐待。
  在漫画当中,她谈论了她的那些"魔鬼",包括她去医院的旅程,以及那些住院的时光。“事情到了一个地步,我无法再入睡,并且持续做噩梦,”她回忆说。
  “我的父亲带我去看了很多医生,但似乎都没有帮助。”
  小林在学校里遭受过严重的霸凌。“我的父亲没有给家里多少钱,所以我几乎买不起校服,”她说,“冬天的时候,我不得不反反复复穿同样的衣服,这令我成为其他孩子欺凌的目标。”
  小林在1990年代中期完成了她的大学学业,对当时的日本年轻人来说,工作机会极少——当时日本正处在所谓的“就业冰河期”。依靠福利救济生活了很多个月之后,她终于在东京一家出版社得到一份工作,进入了长工时、低收入的日常。她的经济很拮据,她甚至在超级市场偷食物来过活。
  就是那时候,小林第一次试图自杀。幸运地,她在住宅里昏迷的时候被一个朋友发现,被及时送到了医院;不过,她三天后才醒过来。
  自杀每年夺走80万条生命自杀是一个全球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大约有80万人自行了结生命。
  日本的自杀率在发达国家当中是最高的。虽然该国的自杀率总数在下降,但是年轻人的数字却在上升。政府数据显示,自杀是如今日本10至14岁儿童当中的头号死亡原因。2019年,20岁以下人士自杀致死的数字达到1970年代日本当局有记录以来的最高。
  年轻人当中的这个特定状况,令小林想要以漫画的形式公开她的痛苦经历。“我的经历非常个人,但是我感觉,让人们知道是很重要的。”“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有人经历过这种'活着很艰难'的精神状况,而我觉得,我的创作能够让他们看到,不是只有他们才有这种感觉,”她说。
  小林是一个涉及精神健康问题和自杀的复杂例子。据世卫组织指,有过试图自杀经历是大众当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在她的第一次自杀过去20多年之后,小林仍然在与自杀的想法搏斗。而这些想法可能是非常强大的。“当我感觉孤独或者工作的事情不顺利的时候,我还会感觉自己想死。”她说。
  共同经历小林仍在接受精神科的协助,也发展出了一套与这些想法共存的日常。“当它出现的时候,我试图睡好一点,吃点甜食,闻一些好的气味,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还有,我试着不要自己一个人呆太久。”
  这就是为什么,与粉丝见面对她个人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有过自杀经历,我知道里面的痛和绝望,”这名作家说。“当有自杀经历的人来和我谈话时,我觉得我的生存不是白费的。”
  她相信,那些共通的经历或许是帮助有自杀想法的人的另一个途径,而不是只用传统的咨询和药物等干预方法。
  “日本有大量的精神科床位,大量的处方药物,”小林指出。“但是一个试图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感觉到的,是她不能告诉别人她在想什么,因为她觉得没有人会理解。”
  “世上有像恶劣的家庭关系、财政、孤立无援等各种各样纠缠不清的问题,这些东西都不是简单能够解决的,”她补充说。“无视一个有自杀倾向者的意图,不是解决的办法。重要的是尊重她所感觉到的,并一步一步地帮助她,”她解释说。
  “我发现,我自己走出来与我的工作伙伴见面,与朋友聊天是很重要的。”“你想死的倾向,会在与人聊天说笑当中消失。”
  家庭裂痕不过,小林惠理子的作品本身,也成为了一个矛盾点。
  在这部漫画之前,她就写过关于自己问题的书。
  将经历公开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她父亲的认同。“我父亲反对我公开讲自己的艰苦经历。我们相处得不好,我已经有10年没见过他了,”她解释说。
  这意味着,小林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关于《我的日常挫败日记》的反馈。相比起他如何看待当中的内容,她更好奇的是他如何看待这种形式本身。
  “我小时候就梦想去艺术学院,但是我父亲反对。”“他说那是浪费时间,而且‘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她回忆说。“另一方面,我的母亲看见我出现在公众面前,或者读到我写的东西时,却总是非常高兴。”
  这部漫画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包括英语。
  疫情的教训日本当局在今年较早前宣布,该国的自杀率在4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这似乎与人们的担忧相矛盾,新冠病毒蔓延可能导致的心理和经济双重崩溃,以及封锁措施导致的社交隔绝,应该会令自杀死亡率增加才是。
  精神健康组织指出,数字下降应该视为一些应对疫情措施的暂时结果,比如关闭学校,减少工作、赶时间等。
  “到恢复正常生活之后,自杀率应该会重新上升,”小林这样担忧。“如果人们过回原来的生活的话,这肯定会发生。”
  这名作家认为,全球大流行疫情在任何照顾自己的精神健康方面给人们上了一课。“我们看到的是,人们或许在学校和工作上没有那么卖力,从而重获一些平静。”“如果我们不再追求最巅峰,接纳一种更加善待身体和精神的生活方式,事情可能会好一些,”她说。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