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版下一版 》
  • 每周热点回顾
    2022年11月17日
    新闻内容
    第A01版:首页
    疫情终章已经不远,但新冠的影响还将继续……
     作者:本报记者 李娟娟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周三中午,卫生部召开自9月21日以来的首场疫情通报发布会,称进入十月以来,新西兰病例数量大幅增长,但近几周已趋于稳定。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的变种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有时候会出现惊人的相似。一百年前的1918年至1920年,一场传播极广、经历三波疫情的流感大流行令大约5亿人染病,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无一幸免,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此次流感或造成了全球四五千万人死亡,感染人数超过当时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是世界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大流行,是由H1N1新型流感引起的。因为西班牙忠实地报道了国内的疫情,这次大流行又称为“西班牙流感”。
      在三年的全球疫情扩散期间,流感毒株本身不断变异、进化,出现新毒株,杀伤力较之前的毒株更轻微;同时,人类对这种流感病毒也在逐步产生免疫力,因此,后两年的流感季出现的主导毒株比疫情初发时致命性低得多,大流行之后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经历过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人,如今还依然健在的,已然不多了;但历史会提醒我们,一百年前的那场浩劫,和2019年新冠大流行,影响何其相似!新冠疫情暴发三年来,截至15日,全球已有6.32亿例确诊病例,659万人死亡。得益于比百年前先进得多的医疗卫生水平、疫苗和药物研发、更透明的信息,以及各国实施的公共卫生策略,新冠肺炎在许多国家的传播得到了相对的控制,抑制了更大规模的暴发,尽管感染和死亡人数据信都大大高于上述数字。
      疫情终章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是人们印象深刻的三年,同时也是虚度的三年。世界像按下了暂停键,21世纪初以来蓬勃发展的全球一体化被打断,国际往来迅速萎缩,经济受到重创,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
      在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越来越多,卫生领域应对新冠的措施逐步实施后,对新西兰人和其他各国的人们来说,对新冠的恐惧逐渐消退。尤其是近几个月来,虽然新冠阴云仍在,但变异的病毒株貌似更温和,大多数国家正逐步取消各种新冠限制,重启旅游和经济,逐步恢复正常的秩序。
      本月15日至16日,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20个国家参与的G20峰会,在印尼的巴厘岛举行。本次会议是新冠疫情暴发、国际地缘政治发生巨变后,大国领导人济济一堂,首次面对面讨论时局以及达成共识、共谋发展的重要会议。
      2020年新冠疫情甚嚣尘上时,G20会议采用了网络会议的方式,各国领导人急迫地探讨了新冠疫苗等问题;现在,新冠限制基本上成为过去时,此次G20峰会各主要国家领导人近距离同框,是否意味着新冠疫情即将迎来终章?
      生活走向常态化据新西兰卫生局的数据,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新西兰约报告有190万例新冠确诊病例。不过,在Omicron疫情后,尤其是新冠限制放松和卫生措施逐渐取消后,有关新冠感染的数据不足,这些数字只能作为参考,很难计算到底有多少新西兰人感染了新冠。截至周一,新西兰共有2154名病例因新冠而死亡。
      与新冠病毒共存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新冠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传播,虽然秋冬季是高发季节。新西兰现在是春夏之交,病毒传播正处于上升趋势。近三周来,每周新增病例均为2万例左右,15日新增4282例,打破了持续约三周的平稳期。数字的上升会提醒人们注意日常防护,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能用平常心来看待。相比起今年三四月和七八月的Omicron疫情,本轮疫情的病例数远低于前两次。
      据中文先驱网了解,最近许多病例感染病毒后的症状相比较冬季病例来说似乎更加温和,一些人有咳嗽的症状,但是嗓子不会“像刀割一样疼”;症状的严重性降低,持续时间也更短,许多人在两三天内基本上能恢复,虽然还会有身体上的不适。此外,据卫生专家说,“大约30%到40%的感染是无症状的。”Omicron病毒的亚变种从BA.4、BA.5变异到现在快速增长的BA.2.75、BQ.1.1,病毒变异似乎在往传播能力强但是破坏性小的方向发展。
      再感染和长新冠最近卫生领域对新冠疫情关注的两大问题包括:再感染和长新冠。
      新冠病毒具有不断进化的遗传机制,它们天生就善于逃避我们的免疫系统。随着新的亚变种或者变种病毒的出现,再感染将成为无法逃避的现实。接种疫苗和感染得来的免疫力、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使得人们再感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奥塔哥大学流行病学家MichaelBaker教授说:“我们与这种病毒共存的时间越长,再感染的病例比例就越高。”他表示,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些病例可能占新报告病例的大部分。截至目前,新西兰人报告的新冠再感染人数约为5万人。
      奥克兰大学免疫学家AnnaBrooks称,“再感染是一种长期的健康风险。”尤其是更脆弱的人群,他们的免疫反应往往较差,还可能诱发基础病的加重,老年人尤甚。新西兰2100多例由新冠导致的死亡中,大多数发生在80岁以上的人当中。
      上周五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也表明,再感染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多,住院风险增加了三倍,从肺、心脏、血液和肾脏到精神健康和神经疾病的风险都增加了。另外,再感染还会增加导致长新冠的风险。
      长新冠的问题在近两年里一直广受关注。根据布鲁金斯学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多达400万美国人因长新冠失去劳动能力。哈佛大学经济学家DavidCutler估计,长新冠造成的经济总成本将高达3.7万亿美元。
      新西兰150多名卫生专家在给政府的建议中指出了长新冠始终存在的危险:据信至少10%的感染伴随着一系列持续的症状,有的长达数月。它对我们身体的几乎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影响,包括肺部、心血管以及认知问题等,但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治疗或治愈方法。
      新冠可能不会消失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1918年流感大流行。流感大规模暴发后,各国逐渐采取一系列的公共卫生措施,如关闭学校及教会、禁止大型集会、强制戴口罩、隔离,及消毒等,使疫情得以减缓。在1920年第三波流感浪潮过后,流感不再造成严重破坏,但它并未消失。
      它发展为了一种季节性传染病,每年都在重复暴发。而且,在后来又有过几次大暴发,包括1977年的俄国流感、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前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约70万人死亡,后者导致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至最高等级第6级。
      新冠的未来可能与流感类似,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它似乎比流感更难对付。流感主要是秋冬季传播为主,大部分症状在上呼吸道,极个别的、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可能会累及到肺脏。经过上百年的研发,流感有疫苗、有特效药,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人们症状,减少进一步并发症的发生。
      而新冠刚出现三年,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全面,尤其不能快速掌握它的变异情况。从预防和治疗来看,疫苗的更新换代速度还不够快,抗病毒特效药的研发和生产也亟待加强。
      新冠病毒将来可能会消亡,但更加可能的是,它会长期存在。目前,有理由对大流行的总体方向持乐观态度。在科学家和卫生专家继续与病毒交锋的关键时刻,我们也要保持警惕,防止或减少感染和再感染。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防疫措施,比如在病例数攀升的时候参加人群聚集的活动时戴口罩;遵守政府的新冠限制规定,如在确诊感染后在家隔离7天,尽量减少病毒传播。毕竟,熬过了三年的抗疫旅程,我们都倍加珍惜如今得来不易的自由。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