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04月07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时评
国际金融博弈要乱中有为
 作者:张红利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化不仅意味著生产要素的流动跨越国界,还意味著各国政策的影响相互交叉。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安全博弈,从理论角度看,是一种非合作的多重博弈,博弈过程非常复杂,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并不会自然实现国家利益的帕累托最优,在长期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一国很容易不知不觉就掉入了「温水煮青蛙」的困境。
  「日本病」就是国家金融战略受制于人而导致国家灾难的典型。日本经济曾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成就了举世瞩目的「日本奇迹」。但到了80年代,日本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泡沫」并于90年代初破灭,从此陷入长期衰退与持续通缩的艰难境地,被称为「日本病」。「日本病」的病根在受制于人,缺少长期主导权。
  混乱和无序是国际金融运行的本质和常态,有序是短暂的,混乱是长期的。在混乱的国际金融博弈中,安分守己不能换来安全,谁占据先机,谁主导格局,甚至谁引导失序,谁就能取得更有利的发展契机。
  美国就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制造的混乱,乱中有为,通过政策「折返跑」战略的实施,完成了和新兴市场的风险换位,向新兴市场转移了金融风险,保障了自身长期中的金融安全。
  反思危机,美国经济引领的周期折返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国能够利用危机实现自身的风险释放和快速释放,在向新兴市场转嫁风险的同时最大化了本国国家利益,实际上就是乱中有为战略的具体体现。
  从技术上看,国家金融安全的底线思维包括以下内涵:第一,金融体系不爆发系统性风险,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主功能不被抑制;第二,国家物价稳定,CPI同比增幅不超过3.5%的警戒线;第三,国家主权货币币值稳定,兑主要国家货币匯率不发生巨幅波动;第四,国际资本流动顺畅但不过度,不发生大进大出风险;第五,银行业运转正常,不良率不超过资产利润率;第六,政府和企业负债保持适度,债务风险可控,不发生企业废债风潮和主权债务违约事件;第七,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不发生支付危机,货币资金价格不过度波动;第八,金融改革对银行业整体的冲击有限,即便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银行业整体也不出现亏损;第九,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等新生金融力量有序进入银行业,不发生非理性的恶性市场竞争;第十,保险行业和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不发生恶性道德风险事件和突然性的股市崩盘。
  (作者是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