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05月17日
新闻内容
第B04版:先驱健康
新西兰中医药针灸学会主编--胃痛隐隐苔花剥 养阴和胃痛自瘥
 作者:中医博士 陈文照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病症描述:患者陈女士,48岁,2015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告知数个多月来,胃部疼痛隐隐而作,得食后疼痛更甚。经仔细询问后得知她还伴有呕心,容易飢饿但又不想吃东西,口乾欲饮。
  经我用手按压疼痛没有加重,观察舌苔花剥,诊脉细弱。诊断为胃脘痛,中医辨证为胃阴亏损,治疗用养阴和胃、缓急止痛方药治疗。一周后复诊,各种症状均得减轻,继续用原方调理一周而愈。
  要点难点分析:胃痛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的疾病,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胃癌等疾病均可以出现胃痛。中医理论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外感寒邪犯胃、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本病病变部位在胃,而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胃痛的表现各不相同,其性质主要有隐痛、胀痛、刺痛、钝痛、灼痛等。在临床上,胃痛的辨证论治应区分寒热、虚实。一般来说,冷痛,饮食喜温不喜凉,呕吐清水,多属寒证;灼痛,饮食喜凉不喜热,呕吐酸苦水,多属于热证;病程较长,痛处喜按,飢饿时疼痛明显,得食时疼痛减轻者,多属于虚证;病程较短,痛处拒按,飢饿时疼痛减轻,食后痛甚者,多属于实证。再根据疼痛的性质,以及其它全身或局部症状、脉诊、舌诊等,可以进一步辨别胃痛属于气滞、血瘀、伤食、外寒、郁热、阴虚、阳虚中哪一种,然后选择正确的治疗原则和方药。上面这个患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诉,疼痛的性质是隐隐而作,病已经有数月之久,用手按压疼痛没有加重,容易飢饿,基本考虑属于虚证,但究竟属于阳虚还是阴虚还需要参考其它方面。脾阳虚弱者,容易飢饿但得食后疼痛减轻,而本患者虽然容易飢饿但又不想吃东西,就是所谓的饥而不欲食,因为消化无力,得食后疼痛更甚,这一点与脾阳虚弱不相符合。再则该患者还有口乾欲饮这一伴随症状,这一点与胃阴亏虚相符。而更有辨证意义的一点,是该患者的舌苔花剥,即一般所说的地图舌,与光剥苔和少苔属于同一类,均是阴虚的特征性舌像,是比脉象更为直观的指征。综合考虑,将本病症辨证为胃阴亏损,治疗用养阴和胃等方药,以甘寒生津为主,并且根据酸甘化阴的理论,配用酸性药物化生阴液,再根据本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并且属于虚证疼痛,所以用缓急止痛的方药直接止痛,这样就做到标本兼顾,事半功倍。
  (咨询电话:09-570 8508,0211150236,地址:45 Queens Road,Panmure, Auckland,更多文章请登陆:www: / / blog.163. c om / chenwenzhao_62/)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