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7年08月08日
新闻内容
第B02版:先驱文化
蔡国声谈鉴定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年来,在古董艺术品鉴定领域出现了一些“李鬼”鉴定师。这些伪专家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略懂皮毛便开始自称专家;有的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见了藏品,无论好坏一律说是“真的”,开具的假鉴定证书每份要收取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过万元的费用,这样的假鉴定让市场陷入混乱,对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大阻碍。
  对此,蔡国声认为这表面上是暴露了一部分人心术不正,只要钱不要道德;而更深层次则是管理部门的失职。“我们这个行业道德很重要,站在这个位置骗人很容易,但是骗人一次就会声誉扫地。几十年的积累就会付之东流。”蔡国声表示。
  假专家的横行在某种层面上也暴露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尴尬:随著艺术品市场的日渐繁荣,越来越多的贗品充斥于市场的各个角落,但由于艺术品鉴定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艺术品鉴定专家的匱乏也使得收藏界对贗品有些无可奈何。蔡国声认为,在对艺术品鉴定的管理上,目前相关管理部门的一些做法并不妥当:一方面目前相关文物管理部门规定博物馆、文物研究所的专家不能从事商业鉴定,限制了专家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机构的专家长期不能从事市场鉴定,他们对于文物的研究仅限于博物馆内的藏品,而对市场上出现的贗品的辨识能力也有限。
  依时下古董艺术品收藏在国内的火爆架势,如果说目前是全民收藏时代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全民收藏热,蔡国声认为是一件好事,“不管怎么说,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养和文化艺术的欣赏力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他认为收藏一定要有平常心,一夜暴富和捡漏的心理都要不得。
  事实上,从事艺术品工作几十年来,蔡国声有很多次可以“捡漏”的机会:1988年他调任上海兰馨文物行任总经理,在路过淮海路口一间旧货店时看到一个木雕如意,无论是从造型、质地还是雕工来看都是上乘之选,“估计店主认为是香樟木雕的,标价才2000块,但我一看是沉香木雕的,并且是明代晚期苏州雕的,至少值10万以上。”蔡国声当时就决定买了,由于同是公家单位,店主还给他打了九折,最终以1800元成交。买回来之后用火柴轻轻烘了一下,结果清香四溢,果然是沉香木无疑。“按今天的市值大概已经要超过80万了。现在这个宝贝还放在兰馨文物行,是他们的镇店之宝。”
  诸如此类“慧眼识珠”的案例,蔡国声坦言自己遇到很多。但是他坚持在任公职期间,不做收藏。退休之后虽然自由了,依然坚持自己的标准,符合条件,价格能够承受才会做收藏。“我觉得做收藏要有一颗平常心,我感到现在已经很满足了,我和我以前的老师比,还有什么不够呢?我认同我自己的位置,不合适做腰缠万贯的富翁。”
  “乱世藏金,盛世藏宝”,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蔡国声非常乐观。虽然目前艺术品拍卖天价迭出,成交额屡创新高,但他认为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的文化艺术品已经渐渐和国际接轨,书画的价格和国际上著名画家的价格开始接近,但是还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东方艺术绝对不比西方艺术差,并驾齐驱是可以的,这个洼地会消失,这里还有空间,还会攀升。”蔡国声表示。
  如果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比作一条长长的星河,那历朝历代的艺术品就是这条星河里最闪亮的星辰。几千年来,历史的往事皆属过眼云烟,唯独艺术珍品长久流传。在盛世里鉴宝,蔡国声称是这一种福分,在艺术的享受中得到回报,他很知足。既成大家,淡定如斯、坦荡如斯,人生足矣。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