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07月01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文化
筹款
 作者:张瑞锭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近长久站于道德高位的几个禁烟组织都收到卫生部门不再拨款的通知,有些甚至被逼关门。这里香烟是高税项目,普通一包烟的价钱已经超越二十新币。虽然税收丰厚,可是看来和禁烟相关项目,并没有得利。这事情反映的是虽然新西兰的经济环境还算可以,可是非牟利组织的生存越来越难。政府拨款越来越谨慎,批准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多。拨款时候往往指明不包括薪酬。这是要求机构员工无私奉献的节奏。可是一个机构发展到一个阶段,我觉得还真得要有全职工作人员,要不没法往前走。既然政府靠不住,于是大家都只好向公众求助。
  理论上,名声越响,得到公众支持的机会越高。曾经一位女医生跟我说,她绝对不给乳癌基金捐款。甚是奇怪。她解析说,相对其他组织,乳癌基金可以算是富得流油,无需她的捐款。实情是否这样,也不知道。看来就是知名机构,在筹款这事上,恐怕也没有稳坐钓鱼台一说。必须天天向上,步步进逼。
  从前香港几乎每周末都有卖旗筹款的活动,往往是学生拿著募捐袋在各大路口站著向经过的路人邀捐,捐了就往这人衣服上贴个贴纸。近年发展到一些阿姨大爷在卖旗,总感觉有点怪怪。尤其这几年骗子忒多,遇上非知名机构筹款,都没听过,就不一定给钱了。想想大有可能耽误了人家的服务安排,可也不愿意当怨大头。
  新西兰我倒是很少遇到卖旗的,倒是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筹款的电视广告。这些广告可能本地人习以为常,我可也觉得是怪怪的,因为有些不是直接说给我钱,而是说等你死了把家产留给我。听著真觉得有点不舒服。我不是一个避讳的人,我家老人的安排我都亲口问过他们,自己也早早为自己那么一点积蓄立好遗嘱。可是我自己安排一下我觉得挺合适,你来跟我说,那就感觉不好了。一说到遗产,最好谁都别问。
  本地华人组织的筹款近年也越来越难,华人人口的增加并没带来方便。从前华人组织都是几个人头脑发热说干就干,出钱出力。虽然头脑发热的事情往往不能持久,可也著实热闹了一阵子。这种很个人化的活动,一不小心就会落人口实,被说成沽名钓誉,又或是从中牟利。在过往干媒体的时候见多了。总有人跟我说,谁谁谁就是想出名吧了!我倒是不介意。我在意的是这个活动对华人社群是否有利。套一句我党的话,让人民得实利,这就可以了。主办方是否有得利我不感兴趣。你想得这个利,你也可以出来搞几个服务啊!既不出钱也不出力,就懂得在旁边放冷箭,实在让人齿冷。
  按理说华人移民多了,其中不乏富人和专业人士,不该那么难。可就是那么难。融入本地社会是大部分移民的希望。怎么融呢?捐款。捐车。捐设施。这样可以建立华人正面形象。说得让人无法驳斥。另一些华人社团为了生存,紧随本地思维以盈利养服务,也是无可厚非。除非主人家实力雄厚,要不服务实在难以坚持。没有实力雄厚的主人,又没有盈利能力,那就尽力找个实力雄厚的主人,譬如说回望神州。这条路其实也不容易。不想靠边,不想站队,不想牟利,那么就只能指望那些忘情付出的参与者了。
  在华人社会里,开口要人遗产的事情倒是还没听过,可是却有人遇上过。朋友说一个洋人朋友过世前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最近就曾拜访他,希望他百年后将钱留给他们。也真敢开口。我问那你留不留?朋友断然说:不可能。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