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9年05月18日
新闻内容
第B01版:FINANCE教育
张老师谈教育 -《优秀是教出来的》 从《教出孩子的生存力》说起,“父母经”难念却有趣!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老师(张云腾)
  张老师,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曾任教于台北师大附中。移居新西兰21年,他撰写本报教育专栏多年,主持的奥克兰AM936中文电台《优秀是教出来的》节目已迈入了第13年。张老师持续关注全球教育大趋势,对学生的专业发展、素质培养、亲子关系、留学等问题有深厚的研究。他创办的《奥克兰教育中心》主要从事课辅、教育谘询规划、留学辅导等服务,至今已经有许多学生成功入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最激烈的医学院录取竞争中,众多张老师的学生年年脱颖而出。张老师出版过《纽西兰的活泼教育》、《荷媚波光》等书,也是《张氏心理学辞典》中神经和内分泌生理学条目的原始撰稿人。
  微信公众平台ID:besteduusa
  谘询邮箱:edu.to.best@hotmail.com


  《教出孩子的生存力》是2013年出版的一本教养书,副标题是《大前研一给父母的24个教养忠告》,作者大前研一先生是国际知名的趋势大师,早年说过一段非常务实的教养名言:“好成绩,上好大学,进好公司,不等于成功的人生。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食其力的大人’,让孩子不管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能靠自己挣一口饭吃。”他认为,要培养孩子这样的“生存力”,一定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做起。

  儿子都是「中辍生」,目前是IT产业的经营者。
  大前研一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大学和初中时从学校辍学,如果你以为他们夫妻都忙于事业而疏于管教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前夫人是一位重视家庭生活的全职妈妈,大前先生不论工作再怎么繁忙,他始终坚持假期中的家庭远行旅游,学校规定暑假中学生必须参加课业辅导而不准请假,他干脆帮孩子转学。大前家的儿子们上中学之前,休假日总是和老爸玩在一起,大前和孩子们一起玩电脑游戏、潜水、玩直排轮⋯⋯;他认为,亲子拥有共同的兴趣,对话和沟通就更加容易。
  同意孩子们休学、转学或中断学业,因为大前夫妇理解、尊重孩子们的想法,更确信孩子们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两个儿子目前分别经营各自的网络顾问公司和软件技术公司,他们绝非“靠爸一族”,反而刻意保持低调,不愿意、也不曾利用老爸的高知名度和人脉,他们选择了走自己有兴趣且擅长的人生之路。
  大前研一说:“孩子的竞争力,来自于他们的特色,而父母的责任就是看出孩子真正的特色和长处,也就是去了解、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虽然IT是当今的明星产业,大前研一并无炫耀孩子的工作与事业之意,只是要告诉大家,他把孩子教育成了“可以自食其力的大人”。
  看了大前家的教养故事,洪兰教授说:“人生很长,让孩子走些冤枉路又何妨。”亲子教育专家陈之华认为“大前先生的教养观充满智慧”。一位管理学教授有感而发:“父母经真难念,却真有趣。”

  父母自己可以教的事,要尽早开始!
  大前研一对于日本的学校教育过于偏重智育颇有微词,他认为,人生应该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事情。大前先生的家庭教育理念很平实,坚持“父母自己可以教的事,要尽早开始”。
  第一,他坚持“吃饭时关掉电视,和家人对话”。他认为吃饭时间是家人对话、亲子交流的好时机。他们都有意识地提高家人对话的质量,夫妇俩不愿意扮演学校老师的代理人而净问些“功课写了吗”这类问题。我在这里借题发挥一下,现在很多父母正为着孩子整天玩手机而发愁,建议父母们以身作则,在家庭饭桌上收起手机。
  第二,他坚持“把家族旅游计划交由孩子策划”。他把“家族旅游”的行程、交通、住宿、费用预估等都交给孩子们去策划、执行,一则培养孩子的办事能力,二则加重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在调查、研究景点的过程中,也扩充了知识面。
  第三,他坚持“废除零用钱而给予孩子‘家庭工作特权’”。孩子有能力完成的家庭清洁、电脑维护等工作,与其花钱雇用外人,不如以等价的报酬优先让孩子们来做。这种做法除了磨练孩子的能力之外,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确金钱观、对劳动的尊重。
  第四,他鼓励孩子参加国内或国外的夏令营。他认为“夏令营”可以体验同年龄或不同年龄的团体生活,这活动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和适应多元生活的能力。
  大前研一相信家庭教育拥有特殊的功能和价值,父母绝不能把教育的责任完全交给老师和学校。实质上,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自己可以教的事当然要尽早开始!

  用既定思维来思考孩子的未来,不合时宜!
  高学历和名校是万灵丹吗?大前研一以趋势专家著称,也是一位杰出的企业经营顾问,他的工作实务穿越了日本近二十年的经济不景气。他指出,翻开《成功人士列传》,几乎不见“学校秀才”。他又举一个例子,有一年日本股票上市获利超过六百亿日圆的人士共有六位,毫无例外的是,他们每一位在年轻的时候都很“悲惨”。只有在经济成长的时期,好学历或许有较大的机会登上高位。他的结论是:好大学加上好公司不等于幸福人生。“名校情结”根深蒂固的父母们是否该省思一番?
  大前研一认为,一刻也不得喘息的教育学习,无非是糟蹋了孩子的潜能,更牺牲了孩子发现、培养自身特质的机遇。他特别提醒为人父母者,这个时代正以超乎你想象的高速在不断变迁,孩子面对着未来世界,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敏锐、创新、独立思考等等能力,好成绩与名校光环是孩子成就自己的最佳保证吗?大前研一坚决说“不”,他对于日式教育与制式化的外语学习法始终无法认同。
  从你自己或身旁亲友的例子,你发现了吗?有些孩子依循父母的规划或自己的错误认知,从学习到职场之路走得很辛苦。大前研一要表达的是,最负责任、最成功的父母是帮助孩子把潜能和天赋发挥到极致,让孩子成为快乐、健康的个体且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我所坚信的教养观亦如是,父母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好,而非与人盲目评比的最好。
  有些孩子对学业缺少学习动力,有些孩子努力学习却始终“成绩不佳”,这些孩子确实没有“读书缘”或错过了时机,或许我们可以找出、或开发他们的其他潜能。有些孩子行为有了偏差,父母始终以“交了坏朋友”诿过于别人。有些孩子的职场生活充实、快乐又能独立,父母却以薪资不如某某家的孩子为憾。⋯⋯。
  教养的事情千头万绪,我们的诸多既定思维是迷思,也可能是迷失,更可能已经不合时宜。林林总总的教养问题,是否根源于我们“用既定思维来思考孩子的未来”?

  父母向孩子学习的时代来了!
  经历了上一个世纪到本世纪的知识爆发、信息革命,这个世界知识不连续、技术不连续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科技创新、人类思维和价值观都循着跳跃的方式发展,“经验传承”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果父母依然根据自己成长的经历,僵化地对儿女的人生下指导棋,这将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大前研一担忧的是,这样的新时代对于满脑子装着旧知识的人非常不利,父母们别无选择,只能怀着虚心的心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这位趋势大师大声疾呼:“父母向孩子学习的时代来了!”《新家庭——跨越数字化时代的代沟》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我们从没有这么需要以孩子为师!”
  著名的教养专家孙云晓先生进一步指出,“回家问问孙子或儿子”不是长幼失序,这反映了我们正在经历一种历史性的变化。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中国深圳正在推广一个“数字反哺“的公益活动,调查显示,当老年人使用微信等新媒体遇到了困难,64.8%的人首先想到的求助对象是儿女,9.3%是孙儿女,也就是说四分之三以上的求助对象是家人,只有2.2%的老人会想到向义工求助。
  社会学研究者的看法就更深刻了,他们认为孩子对成年人还有两个更积极的影响层面。第一,在成年人眼中看来是“不成熟的社会性”,例如孩子的童真、原生命形态中尚未受到污染的美好品格,这反而变成了成年人的榜样。第二,孩子们正在发展、酝酿中的“社会性”,特别是那些“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性”,极可能就是未来的社会性模式,成年人如果不知自我调适,或有成为边缘人之虞。
  千万不要以为名人的“父母经”就是经典!教养之道没有公式可依循,大前研一先生的教养经验可以带给我们一些省思,但是,“父母经”绝对没有标准本!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我已经晋升为“父母的父母”,感想是,“父母经”难念!却有趣!

  【本文为《教出孩子的生存力,父母必须与时俱进》之增修版本,原发表于2014年2月8日本专栏。】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